2025年04月11 星期五 07:35:34

​“五大书院”培育英才,“海滨邹鲁”声名远播

发布时间:2023-12-01 14:21

珠海前山中学的校园裹,不时传来琅琅读书声。这所珠海市办学最悠久的中学,前身是凤山书院,其历史可追溯到1754年;在珠海市斗门区,和风中学的校园裹仍保留着“和风书院”的遗存,这所已有两百多年历史的老学校正深挖文化内涵,开拓办学新局面。

香山自南宋绍兴二十二年(1152年)设县后,掀开了教育发展的序幕。明清时期,香山县的教育得到进一步发展,珠海地区形成五大书院,分别是翠微的凤池书院、前山的凤山书院、斗门的和风书院、下栅的金山书院及三灶的三山书院。

W1a

▲前山中学新貌。

W1b

▲凤山书院大门。受访者供图

W1c

▲凤山书院现存的一段院墙。受访者供图

W1d

▲凤山书院立体图。受访者供图

W1e

▲香山县志记载凤山书院创建时间。受访者供图

据康熙《香山县志》卷六记载:“香山称海滨邹鲁,自有明以来,名卿辈望,虽盛衰不常乎,而诗书弦诵之风,至今不绝。诗书弦诵之风不绝,而他可无论也。”教育之兴起,改变了珠海地区教育落后的局面。据统计,明清时期珠海地区科举颇盛,走出了9名进士、75名举人,同时名人辈出,成为地方文化兴盛的一个见证。  

远古时代的珠海地区,只是珠江出海口伶仃洋上的海岛,人口稀少、经济落后,教育发展滞后。秦统一岭南后,除了大力推行中央集权的郡县制度外,也相应实施以儒学为主体的文化教育。到了隋代,朝廷废除九品中正制,创立科举制,至唐代科举教育体制已较为完善。到了宋代,国家开科取士,大力兴办州县学,选拔和培养人才。

北宋元丰五年(1082年),广东运判徐九思采纳香山进士梁杞请求,向朝廷请求立县,虽然没有得到批准,但是在香山镇增设寨官一员。梁杞是宋庆历六年(1046年)登进士,授连州司理(主理狱讼官)。在任秉公审判案件,得吏部官员赏识,晋升桂阳令。据民国时期的《香山县乡土志》记载:“香山县立县之前,延福里人梁杞已以好学通经著称。宋仁宗世,自设县立学校,士习翕然称盛,与他州相颉颃。”

“自设县立学校”之举,揭开了香山教育的序幕。南宋绍兴二十二年(1152年),香山镇提升为香山县,香山县由此登上了历史舞台。但根据《珠海简史》记载,香山县在南宋绍兴二十二年(1152年)设立后,被朝廷列为下等县,南宋时全县仅建有儒学一所(注:在中国古代,京师有国子监,府、州、县有儒学,乡村有学塾),义塾与私塾均极其有限。而毗邻的番禺、顺德等县,在教育上已经有了很大的发展。到了元朝,由于香山邑民均属于南宋遗民,等列第四,社会地位最低,科考、任职受到严格限制。

文/钱瑜 图/陈一典 郑达(署名除外)

星岛日报海外版 羊城晚报社 联合编制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