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许氏族谱记载,明朝万历年间,芦洲岚派已有李、游、黎、曾等10姓人在此安家,后许氏开基先祖许钦贵从福建漳州迁徙至此。初时为人打工维持生计,因勤劳友善被当地人的接纳,娶了当地居民为妻,开始家族的繁衍生息。
经过数代人的努力,许氏在岚派扎根壮大。到了第四代,人丁兴旺,且有了一定的经济基础,遂开始琢磨如何提升家庭经济实力,以及舍本供子读书,提高文化水平。岚派村地理位置优越,紧靠东江,潺潺东江奔流不息,江边两岸土质松软肥沃,非常有利于发展种植业尤其是甘蔗种植,因此,许氏结合实际情况,开始种植既耐旱又耐涝的经济作物甘蔗,同时发展手工制糖业。
▲众多古建筑占据岚派村将近一半的面积。
▲文林第占地面积3027平方米,由一前围、三堂、左二右三横屋构成。
在许氏四代人的艰辛努力下,许氏第五代拥有了发展事业、学业所需的基础条件。许氏第五代共有兄弟42人,适逢清朝康熙年代,社会稳定,家业日趋兴旺,他们开始创业兴家。其中一家6个亲兄弟创造了许氏最鼎盛的岁月,使得许氏成为糖业大亨,叱咤东江流域。
许氏第五代这一家六兄弟各有特点,他们分工合作,同心协力共创家族大业。
据村民说,许家所产的糖量当时在东江流域数一数二,在东莞建起一条糖业大街,店铺仓库数十家,作为岚派到广州的糖业中转站。
如今岚派村的二房大屋、五房糖房、文林第等古宅老屋,皆是这六兄弟及其后裔建造的。
自古民间便有“富不过三代”的说法,富甲一方的许氏家族同样遭遇了这个问题。许氏第八代开始,家道中落,昔日繁盛的景象不复存在。如今,只剩历经数百年风雨沧桑的历史遗迹,成为了许家光辉岁月的最好见证。
专题 更多 >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