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4月14 星期一 12:10:25

治水患开商埠办新学,赢得“朝阳鸣凤”美誉

发布时间:2023-11-16 15:56

荔山雄海国,祠宇仰前贤。若辈宜争奋,吾宗岂偶然。文章归有用,德业浩无边。黾勉艰难日,恁谁济大川?著名诗人、粤东三子之一的黄培芳(号香石,曾任内阁中书)曾赠诗珠海市斗门区荔山村一位青年才俊,对其寄予厚望。

黄氏名贤祠。

▲黄氏名贤祠。

黄槐森像。

▲黄槐森像。

黄氏名贤祠内景。

▲黄氏名贤祠内景。

《香山县志续编》记录了黄槐森事迹。

▲《香山县志续编》记录了黄槐森事迹。翻拍于珠海博物馆

这位青年才俊——黄槐森,不负众望,中秀才、中举人、中进士,官至云南巡抚、广西巡抚,成为从香山地区走出的首位巡抚。在四十年的为官生涯中,黄槐森清廉自持、兴修水利、整治治安、发展教育,创办了广西大学的前身——广西体用学堂,奏请南宁“自开商埠”,做出了为人们称道的政绩。

清朝廷特颁《奉天诰命》诏书褒其政绩。后人在珠海前山建“黄中丞公纪念亭”,立碑以彰其功德。如今在黄槐森的家乡,由黄氏宗亲成立的“黄槐森文化研究会”继续弘扬其精神。

(珠海文脉配图)成立黄槐森文化研究会

▲成立黄槐森文化研究会。(珠海文脉配图)

黄槐森,字作銮,号植庭。他出身于书香门第,其家族走出了香山地区首位进士——黄錀,百岁举人黄增庆。黄槐森自幼勤奋好学,通读诸子百家,才思敏捷,工诗、书、画,闲时喜画画,仿恽寿平,尤善画蝶。他的书画作品被广东省博物馆、澳门博物馆、澳门同善堂、珠海博物馆、中山市档案馆等场馆收藏,部分作品留存于民间收藏家。

清咸丰三年(1853年),黄槐森与兄黄德森同中秀才,清咸丰十一年(1861年)辛酉科中举人,同治元年(1862年)壬戌科中进士,授翰林院庶吉士,参与清史编纂工作;同治二年(1863年)任御史,供职刑部给事中。其间,又曾任顺天府文武乡试、会试监考官等职务。

黄槐森深受百姓称赞,尤其是他在黄河治水的故事让世人赞誉。同治八年(1869年),黄河流域一带连下暴雨,河水冲塌堤坝,百姓流离失所。山东由于地处黄河下游,受灾最为严重。那年,黄槐森奉命前往山东督修黄河河堤。他召集了有治水经验的水利官员和河工,集思广益,制定了一套治理黄河的有效方案。

百姓们对黄槐森治理黄河也积极支持,几天内,报名参加修河义工队人数众多。根治后的黄河,河道变得宽阔,湍急的河水也变得平缓下来,在加高的坚固堤内,黄河变得安静下来。

黄河治水,是黄槐森治理有道的一个缩影。1869年,黄槐森任直隶大顺广道道员。大顺广地道处直隶南部,河网交错、夏秋水涨,常有河水冲决堤防之患。黄槐森到任后,督修东明河上下月堤,使百姓数年免受水患。

1876年,黄槐森丧母行孝,回籍主讲于粤秀书院,孝满后入京,出任四川川北道,后转云南迤东道。在川北道,他了解到保宁县县城水患。经调查,原来该县城北有条旧河,汇集山水。道光初年,县令开路另挖一渠,渠水经山坳流入旧河,每春发水,常有洪患。黄槐森听从百姓建议,下令堵渠免以水患,又开通西河义渡,便利农商与旅客。

黄槐森公毕生心系民间疾苦。在川贵云桂等省任职期间,每遇灾荒,他力主开仓放粮赈济百姓,注重兴修水利督建河堤,遏止水患祸民,当地百姓为其勒石刻碑褒颂。

人物时间表

1853年,中秀才

1861年,中举人

1862年,中进士,授翰林院庶吉士

1863年,任御史,供职刑部给事中

1890年,出任贵州按察使、署理贵州巡抚

1892年,擢广西布政使

1893年3月,被任命为广西布政使

1895年,调任为云南署理巡抚、巡抚

1897年10月,被任为广西巡抚

文/图 陈卓栋 麦和幸 谭耀广 欧蕊荣

星岛日报海外版 羊城晚报社 联合编制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