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光十九年(1839年),林则徐在广东销烟时期,曾特地前往澳门视察,途中便经过前山寨。史料《林则徐巡阅澳门日记》记载:“清道光十九年七月二十五日,戊午。晴。忌辰。偕邓制军赴澳门巡阅,由陆行……又五里翠微村,又十里前山寨,在都司署中住。澳门同知亦驻此,俱来见……七月二十六日,已未。晴。卯刻由前山南行,十里曰莲花茎,盖澳门……”
▲前山寨城墙俯拍。 受访者供图
▲四百多年的浸润,古城墙上的绿草繁盛。
七月二十五日当天,林则徐从广州坐船出发来到当时的香山县城石岐。随后经由岐澳古道陆行至前山寨,向当地海防军民同知署的官员了解鸦片泛滥情况,并再次升格驻军将领,增加驻寨水陆兵勇,加强了前山寨的布防能力。经此停留一夜后,第二天在同知署的官员陪同下前往澳门考察。
由于清政府后期的软弱无能与闭关锁国政策,国力日渐式微。道光二十年(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英军从九州洋窜入澳门附近海面,突袭关闸,受到前山寨官兵的猛烈还击,英军被迫退出,前山寨成为反抗英国殖民主义侵略的前沿阵地。鸦片战争失败后,尽管前山寨海防同知对侵略活动每次都出面干涉制止,但已经无能为力,前山寨城墙只剩下断壁残垣。
前山寨城内,乾隆年间民众建立的控夷制澳的石将军庙也在光绪年间也被摧毁了。光绪十三年(1887年),清军束手无策,最终无可奈何撤出前山寨,被迫开放了拱北关。前山寨随之成为贸易墟市,建起了贸易的店铺和民居。
自明代天启元年(1621年)前山寨的设立,至清代道光二十四年(1844年)签订黄埔条约(第一次鸦片战争失败),200多年间,前山寨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极大地保证了广东沿海的安全。”吴流芳评价道。
专题 更多 >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