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4月14 星期一 05:40:23

​红墙绿荫相映照,千年学宫耀古冈

发布时间:2023-09-26 15:03

今年以来,江门成为了“CityWalk”(城市漫步)活动爱好者的胜地。不少爱好者在江门一边漫步、一边拍照打卡。社交媒体上关于江门“CityWalk”的帖子裹,不少红墙绿瓦照片十分抢眼。发帖博主赞叹:“在江门找到了一个宝藏‘小故宫’!”“小故宫”,正是始建于北宋庆历年间、闻名遐迩的新会学宫。

W1a

▲新会学宫正门大成门十分气派。受访者供图

W1b

▲新会学宫内陈列的石马、石虎等。

W1c

▲新会学宫藏身于一片绿荫之中。受访者供图

W1d

▲新会学宫内外红墙绿荫相映照。

W1e

▲“学宫”牌匾高悬。

W1f

▲大成殿下檐斗拱与故宫太和殿相仿,重檐四角挂陶钟。

新会学宫位于江门市新会区会城马山西侧,是新会现存占地最广、规模最大的古建筑。同一座新会学宫,却有着不同的“面孔”:社交媒体上,它是被称为“打卡”胜地的“小故宫”;博物馆业界中,它是保存着“木美人”等珍品的新会博物馆;古建筑专业人士眼中,它又有着山东曲阜孔庙和故宫太和殿的影子。新会学宫俨然成为江门五邑深厚文化历史的“活招牌”。

选址符合古代风水

据历史资料及专家考据,学宫最早出现在西周,是指由周天子在王都设立的、用于政治及教育活动的场所。其主要作用为“行礼乐,宣德化,教导天下之人”。东汉之后,学宫承担的教学内容更加丰富,教学作用的比重也增加了。自孔庙制度建立后,学宫开始泛指官学,并且官学与孔庙合二为一,学校成为孔庙的存在依据,孔庙成为学校的信仰中心。因此在民间,学宫也被称为孔庙和文庙。科举制度之下,学宫历来是生员统考入仕的考场、文人学子博取功名的先进之门。

北宋庆历四年(1044年),宋仁宗下令“州县立学”,新会县遂在县治东北设立县学,也就是如今的新会学宫。新会区博物馆副馆长林文斌透露,新会学宫的选址大有“学问”:“学宫的选址符合古代风水。这个位置处于圭峰山龙脉延伸到会城以南处,在冬天,山脉能挡住寒冷的北风,在夏天的时候,山脉的迎风坡带来充足雨水,可谓风调雨顺。另外,这裹靠近当时的县衙,处于新会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据介绍,作为古代礼制建筑,新会学宫建筑以山东曲阜孔庙为蓝本,因地制宜,以大成殿为中心,形成中轴线对称布局。近千年来,新会学宫历经多次废毁、重修。1939年日寇侵占会城,学宫建筑遭到严重破坏。1956年,新会县除重修遗存建筑外,还在原遗址上重建其它附属建筑。目前,新会学宫的建筑包括棂星门、现龙桥、泮池、大成门、大成殿、两库、两廊、两庑和尊经阁、履中殿、蹈和殿等。

林文斌指出,新会学宫目前的建筑格局延续清朝咸丰年间布局,是典型的“前庙后学”:“学宫最大的特色是庙、学相结合,庙就是孔庙,学就是明伦堂。学宫的结构以大成殿为中心,周围整个建筑是用来衬托孔子的丰功伟绩和儒学的博大精深。”

大成门文创雪糕走红

日前,记者前往新会学宫采访。从新会区会城街道公园路入口进入,首先映入眼帘的便是左侧的大成门及右侧的棂星门。

W1g

▲新会学宫门前的棂星门。

W1h

▲暑假期间,不少儿童前往新会学宫参观。

W1i

▲新会学宫正殿大成殿。

棂星门是三座并排的冲天式石牌坊,额板用红砂岩雕云龙宝珠等图案。棂星即灵星,传说是天上的文曲星,可保佑登科及第。在古代,棂星门前百官下马、帝皇下辇,等闲学子不能从棂星门下进出,若高中状元便能享此殊荣。

过棂星门,走过半月形的泮池、石桥,便踏进新会学宫的正门大成门。大成门与学宫内的大成殿,均取《孟子》“孔子之谓集大成”而命名。大成门采用庑殿顶,以青瓦覆盖。因大门的形状外形很像古代的兵器“戟”,所以这裹又称戟门。大成门除了作为学宫的正门外,在古代还要陈列一些大型典礼的仪仗。大成门分设左、中、右三门。在古代,中门只有孔子牌位及皇帝、钦差大臣等才能出入,其余官员、亲贵只能走左右两门。

近期,一款以新会名胜外观为原型设计的文创雪糕在当地走红,其中的红色草莓味雪糕以大成门为设计灵感,体现了新会学宫的庄重、典雅。爱吃雪糕的小朋友,拿着“大成门”,走进大成门,一边品尝雪糕,一边欣赏古迹。

文/图 陈卓栋 新会宣 谭耀广

星岛日报海外版 羊城晚报社 联合编制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