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4月14 星期一 08:46:12

​开创先河,在梅州设义学

发布时间:2023-09-08 14:54

义学也称义塾,是指中国古时靠官款、地方公款或地租设立的蒙学,义学的招生对象多为贫寒子弟,免费上学。

蔡蒙吉文化研究会荣誉会长蔡汉寿告诉记者,蔡蒙吉中进士后,捐献其老家松源的田地(在山门寺右侧),创建松源堡义学,改学制、办义学,以育人才,成为梅县各堡设立义学之始。到了明朝,其后裔蔡克弘为追求祖志,还在其祖祠对面燕洋湖建立神童书院,又名蒙吉书院。

蔡蒙吉开梅州先河创办义学对后世文化教育的影响巨大,蒙吉书院后来被大火烧毁,清朝时后人又在其基础上兴办“义学”乡校,在松源六甲内培育出众多进士和学者。此后,松源义学又多次进行修建,逐渐成为“松源成达高等小学堂”,后改名“松源公学”,一直至现在的松源中学。

嘉应学院教授闫恩虎认为,蔡蒙吉是梅州人文传统的主要奠基人,其主要原因是他的历史影响和激励本土客家人明德崇文,同时他回乡后积极创办义学、普及儒家文化。蔡蒙吉是史载的第一位在梅州创办学校的先贤。因此,从明朝开始,程乡县就建“五忠祠”纪念蔡蒙吉,清朝时又在“五忠祠”基础上建“七贤书院”“九贤书院”,“可以说,从宋末到清朝康熙年五百多年间,蔡蒙吉是唯一一位被地方认可和祭祀的本土名人”。

“蔡蒙吉是梅州创办义学的第一人,开创了梅州乡村办义学的先河,梅州从此文教日兴,最终成为文化之乡”。嘉应学院客家研究院院长肖文评认为,蔡蒙吉是客家文化的创造者和践行者。他也成为梅州历史上最负盛名、影响最大的乡贤之一。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