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4月10 星期四 21:10:57

​桑园围保护下,远离水患侵扰

发布时间:2023-08-25 13:54

“桑园围的建设,开启了珠三角地区社会经济与人口快速发展的历程,具有社会发展的里程碑意义。”参与佛山桑园围申遗工作的中国水利学会水利史与水利遗产专委会秘书长李云鹏说,“桑园围修筑后,防洪排涝自如,种植面积迅速扩大(围内面积265.4平方千米、灌溉/排水面积4126.8公顷),令此地成为‘粤东粮命最大之区’。据《桑园围志》记载,每逢大旱之年,周边许多地方农田无法适时耕作,‘而围民早已得水灌溉,翻犁播种,踊跃春耕’。”

W2a

▲桑园围吉水窦。黎存根摄

W2b

▲桑园围民乐窦。黎存根摄

在古代,中国农业还普遍属于“看天吃饭”,但在桑园围的保护下,围区内远离水患侵扰的佛山人已经建成了一个个富足的村庄。除水稻等粮食种植之外,围内同时发展桑基鱼塘等多种农业经营模式,使围区成为珠三角农业经济最发达的地区之一。

桑园围区内的宗族文化、龙舟文化、醒狮文化、书院文化等一系列文化越发繁荣,催生了大量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国家级非遗香云纱就是诞生于此。

在桑园围的核心区,西樵山被称为珠江文明的灯塔,也是滋养岭南文化的理学名山。明代正德、嘉靖年间,西樵山上书院、精舍林立。富饶的珠三角文明和鼎盛的理学风气也培养了博学睿智的有识之士。

在南海区九江镇下西村,有一座380多年历史的探花桥,它是南海最古老的石桥,是史称“明末三忠”之一的陈子壮科举高中探花后,回下西村探望外祖父朱让的时候所建。经清代重修,桥旁的古窦闸依然发挥着重要的排灌作用,如今是佛山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