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粤剧文化发展在东莞正面临一些挑战,但无论是粤剧表演的专业人士、粤剧文化相关机构还是政府相关部门,都在积极探索粤剧的传承保护和发展。
黄汉杰所在的东莞粤剧发展中心就是一家为粤剧传承发展努力的典型机构。去年年底,该中心就入选了广东省文化和旅游厅公布的第八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保护单位名单。记者了解到,该中心在未来将设立粤曲名家工作室,邀请省内粤剧粤曲名家,力争三年设立5-10个左右的粤曲名家工作室。争取集合东莞市优秀创作力量,三年内创作15首有影响力的粤曲名作。同时,开展“粤曲专才培优计划”,力争三年至少培养出20名水平高、形象好的粤曲专才。
▲粤剧演员黄汉杰正在对少儿进行粤剧表演指导。
▲小学员从最基本的发音练起。
在品牌IP塑造方面,东莞粤剧发展中心办公室主任香雪萍告诉记者,他们充分发挥东莞粤剧的品牌价值,借助数字化手段,塑造“东莞粤剧之夜”文化IP,让东莞粤剧“活起来”“火起来”。在元宵、端午、中秋、国庆、敬老节等节假日,该中心不断推出凸显节日主题的专场夜间活动。与此同时,他们还将“东莞粤剧之夜”品牌与地方特色旅游节庆融合,通过市镇村三级联动,将丰富的粤剧文化活动输送到老百姓家门口,推动优质粤剧文化资源向基层延伸,助力文旅融合,打响地方文化旅游品牌。
“粤剧的发展不应只着眼于传统戏台。”香雪萍表示,近些年,东莞粤剧发展中心将目光投放到高端时尚的现代舞台上,利用现代舞台的灯光音响效果和沉浸式LED大屏,创造出赏心悦目的视听体验,刷新了观众对粤剧的传统印象。
剧本创新方面的工作也在不断推进。香雪萍介绍,他们围绕“东深供水工程”感人故事创排的粤剧长剧《东江紫荆红》收到良好反响。
专题 更多 >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