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4月10 星期四 17:59:13

粤剧文化在莞源远流长,传承创新之路走出特色

发布时间:2023-08-10 15:28

“落花满天蔽月光,借一杯附荐凤台上……”在东莞市莞城街道的一间“私伙局”内,几位粤剧艺术爱好者正在表演经典粤剧曲目。私伙局在粤语裹是民间业余戏曲组织的一种说法,意思和“票友会”差不多。每到固定时间,东莞的私伙局都会自己组织进行粤剧表演,繁盛的私伙局已经成为东莞粤剧发展的一个特色活动。

W1b

▲位于东莞的一家粤剧私伙局的粤剧爱好者正在进行粤剧表演。

东莞的戏曲文化源远流长,是著名的“粤剧之乡”,目前东莞市获得“广东省曲艺之乡”称号的镇(街)就有7个。但在东莞市粤剧文化源远流长的同时,近年来粤剧文化的传承也受到了诸多因素的挑战。

粤剧又称“广东梆黄”“广东梆子”“广东大戏”,是广东省地方代表戏曲之一。粤剧结合了广东本地民间曲调,广泛吸取弋阳腔、昆山腔、秦腔等地方戏曲的优点,逐渐发展形成了粤剧的表演特色,并广泛流行于广东、广西、香港和澳门等地,是深受当地人民群众喜爱的地方戏曲之一。

位于粤港澳大湾区腹地的东莞,深受粤剧文化的影响。东莞人听粤剧、唱粤剧的传统由来已久,粤剧在东莞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在东莞,光是获得“中国曲艺之乡”称号的镇就有3个,分别是道滘、麻涌、中堂。此外,道滘镇拥有“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粤曲)”的称号,长安镇是“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粤剧)”,万江街道则是“广东省粤曲之乡”。

W1a

▲学员们上台前化妆。

W1c

▲学员们在老师的带领下训练动作要领。

W1d

▲老师辅导孩子们发声。

黄汉杰是东莞市的一名粤剧演员,他自幼便开始学习粤剧表演,2001年毕业于广东粤剧学校表演专业,之后便在东莞一直从事粤剧行业。20多年来,黄汉杰从粤剧演员的小龙套做起,逐渐成长为东莞市粤剧表演艺术的中坚力量,之后一直做到了东莞市长安镇业余粤剧团团长。目前,黄汉杰任职于东莞粤剧发展中心,从事粤剧表演和粤剧文化推广等工作。

“东莞的粤剧文化氛围是十分浓厚的。”黄汉杰告诉记者,在东莞喜欢听粤剧和唱粤剧的人群基数十分庞大。浓厚的粤剧文化氛围也给了黄汉杰更多粤剧演出的机会,他曾经担任过《浴火凤凰》《惊蛰》《红灯记》等20多部大型粤剧的主角,由其主演的《老头子的秘密》获得第十届广东省艺术节小戏小品一等奖,《局长的星期天》获广东省第七届群众戏剧曲艺花会金奖……

值得一提的是,黄汉杰的父亲和母亲也是东莞市粤剧发展史上绕不开的一对“传奇伉俪”。黄汉杰的父亲名叫黄日辉,母亲叫曾镇安。黄日辉是曾镇安父亲曾师马的徒弟,后来,黄日辉与曾镇安结为夫妻,两家人变成一家人,缘分也就此结下。黄日辉告诉记者,师傅曾师马在世时十分挂念粤剧的传承问题,黄日辉也向师傅发誓一定会培养更多的粤剧艺人,将粤剧发扬光大。于是,黄日辉夫妇后来接手了创办于1926年的麻涌小英雄戏剧班,这也就是如今培养了众多粤剧人才的麻涌镇小英雄少儿粤剧团的前身。

在东莞不仅有专业的粤剧表演艺人活跃在粤剧表演舞台,在民间也有一众粤剧发烧友痴迷粤剧。“我们这裹应该是莞城条件最好的一个私伙局,大家经常聚在一起相互交流。”莞城一家私伙局的成员方先生说,他们的私伙局成员都是一些粤剧发烧友,大家自发组织起来成立了这个私伙局,就是为了有一个大家可以相互切磋和交流的场所。

W1e

▲在东莞民间,不乏粤剧发烧友。

方先生还称,目前,他们的私伙局不仅吸引了东莞本地的粤剧爱好者前来参与,甚至连香港的粤剧爱好者也专程来到东莞的粤剧私伙局一较高下。在东莞,大大小小的私伙局成为众多粤剧爱好者欣赏粤剧和展示粤剧的绝佳舞台,也显示出东莞粤剧不论是专业层面还是业余层面,都具有十分浓厚的氛围。

文/ 李洪宝 余宝珠 图/ 王俊伟

星岛日报海外版 羊城晚报社 联合编制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