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厦村历史文化遗存丰富,旗杆石、柱础、古井等遍布全村,古民居、古祠堂、古书舍以及碉楼等遗址,古韵悠悠。
据悉,开基始祖谭瑞奇的后裔开枝散叶,分散龙门各地。在宋末元初之际,谭瑞奇七世孙谭保恙为谋后人基业,选择了今龙门县城东面三洞村作为发展地。谭保恙生一子谭仕昌,谭仕昌又生两子,谭胜燕、谭佐卿。而谭佐卿生有4子,只有谭明海(字文渊)留居江厦,被后人称为江厦始祖,距今已600多年。
▲《龙门县志》记载了龙门谭氏始祖谭瑞奇的生平事迹。
在村裹,一提谭冠英书房、谭纶邦进士第,村民都熟知。谭纶邦进士第规模较为宏大,旧时大门上方悬挂进士牌匾,显赫一时。现进士牌匾存放在龙门县博物馆,被评为国家三级文物。这个木匾长1.62米、宽0.42米,厚度0.04米,重量有6公斤,中刻“进士”两字,保存完好。
▲位于龙门博物馆的谭纶邦进士匾额,保存完好。
谭氏宗祠清代数次重修
江厦人才辈出,离不开挺华书舍的培育。书舍位于江厦新围,建于清代中期。远远望去,可见门楣上阴刻楷体「挺华书舍」四字,笔法遒劲有力。据介绍,书舍占地300多平方米,四进三开间,雕花的屋檐、廊柱、屏风、木门精美,支撑建筑的石柱、青砖,也完好无损。
据村民回忆,以前挺华书舍内保存“司马鸿猷”木匾,这是太子少保吏部尚书何凌汗和太子少保吏部尚书龚子正为特授儒林郎谭挺时书写的,现存于龙门县博物馆。书舍规模较大,保存完好,对研究当地的清代书室建筑文化及教育发展史具有重要的文物参考价值。
▲谭氏宗祠内,“五蝠来朝”木雕图案栩栩如生。
▲挺华书舍保存完好,在龙门较为少见。
谭氏宗祠是江厦最重要的建筑,始建于明嘉靖年间,曾在清代数次重修,三进院落四合院式布局。瓦檐下的山水、人物、花鸟等木雕、灰塑图案栩栩如生,仍保留着明代宗祠建筑的大气风格。
李海婵
专题 更多 >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