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士出生的谭瑞奇,为子孙后代种下了一颗读书的种子,此后谭氏子孙,晴耕雨读,在龙门繁衍生息,安定而富足。元末明初,天下大乱,万山林立的龙门相对安宁,江厦谭氏得到了长足发展。
据《广东省龙门县谭氏族谱》记载,那时江厦谭氏丁财十分兴盛,谭氏先祖谭明海乘势崛起,组织游民,开荒耕种,鼎盛时期东从三洞村至周田,南自文笔金鸠庙山至花围村前,西至王宾交界,数十万亩荒山田地,都归谭氏所有,此外谭氏先民还兴建马栏屋场,派有人长住马栏屋养马,后往来广州,运输贸易,积累了大量的财富。也是在这个时期,谭氏族人在江厦周边开枝散叶,现在保留在江厦的家祠、文笔塔、书舍、碉楼等,也都是在明朝创建,可见那个时期江厦谭氏的财力。
▲谭氏宗祠虽几经修缮,但仍保留着明代宗祠建筑的大气风格,基础几乎原封不动。
明朝中晚期,谭氏族人开始崭露头角,出现在县志之中。真正奠定江厦谭氏社会影响的人物,还是谭纶邦和谭冠英,前者是龙门唯一一个可考的武进士,后者是龙门最后一位进士。二人一文一武,都是进士,同出江厦,在整个龙门乡村可谓冠绝古今。
谭纶邦武艺高强,中武进士之后,长期在东南沿海一带,效力于军旅,功成身退后,归隐田园,侍奉老母,忠孝两全。
与谭纶邦不同,谭冠英自幼醉心文墨,热爱公益,少年时代便造福乡里。光绪二十一年中进士后,他表现十分突出,任翰林院检讨,掌修国史。谭冠英性格恬淡,善于养生,最后年九十三卒。他的儿子谭锡光,有乃父之风,倡建兴贤书院,积极培养人才。民国时期,很多龙门杰出人士,都曾就读于此,然后去广州读新学,将革命思想再带到龙门。可谓开龙门近代化之先河。
时至今日,先人开创的科举传奇,依然在江厦村广为津津乐道,成为村子的荣光所在。
专题 更多 >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