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4月14 星期一 03:45:25

​惠州龙门江厦谭氏,文武进士千古传奇

发布时间:2023-08-04 15:26

惠州龙门谭氏,是当地有史可查的较早的家族之一,有着“谭半城”美誉。早在元末明初,谭氏就成为龙门的望族,历代科举士子不胜枚举,成就斐然。在龙门历史上,江厦谭冠英是龙门最后一个进士;唯一一个武进士谭纶邦也是来自江厦。一武一文,堪称江厦谭氏的代表性人物。

在惠州龙门的望族中,龙城江厦谭氏和龙田菱角塘廖氏源远流长,双枝竞秀,子嗣最茂。

1949年前,很长时间裹,龙门当地有“谭半城”“廖半县”的说法。即龙门县城附近,谭氏族人占城镇总人口的一半;龙门全县境内,廖氏族人占全县总人口的一半。

江厦村历史文化底蕴深厚,自然环境优越,充满生机。

▲江厦村历史文化底蕴深厚,自然环境优越,充满生机。

谭氏开基始祖为谭瑞奇,南宋绍兴十八年进士,与朱熹同榜,官声卓著;廖氏开基始祖为廖坚,其重孙廖金凤,更是以武功扬名,因勤王有功,获封太尉,为龙门古代官阶之最高者。清代康熙六年,龙门知县杨熚修《龙门县志》,其中能入列传的人物只有两位,那便是“谭瑞奇”和“廖金凤”。而今,谭氏子孙遍布龙门,其中以龙门县龙城镇江厦村最为集中,最具代表性。

江厦谭氏宗祠始建于明嘉靖年间,为三进院落四合院式布局。

▲江厦谭氏宗祠始建于明嘉靖年间,为三进院落四合院式布局。

学者陈运栋在著作《客家人》中指出,南宋士人南迁的原因,归纳而言,一是“勤王流宦”,二是“讲学经商”。“他们是拓荒凿空,开创新天地,发扬中原文化于南疆,而非传统观念裹的逃避和退隐。因此当时的南迁,都与精忠大义有关,至于天灾人祸的逼迫,不过是外在原因极小的一端罢了。”

数百年来,谭氏子孙扎根在龙门这片热土上,继承祖辈的家风美德,积极进取,奋发有为,用实际行动践行着“拓荒凿空,精忠大义”的精神,在文学和武功上,都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其中谭瑞奇、谭纶邦、谭冠英,三人出一姓,为一族。居一村,传一脉,冠一县。文武进士,千古传奇,更是冠绝龙门。

家规立“品行端正”范式

作为龙门史志有载的最古老的南迁家族之一,江厦谭氏开基始祖之谭瑞奇和龙田廖氏开基始祖之廖坚、廖金凤,社谭刘氏开基始祖之刘仲明,龙华水坑开基始祖之李延龄,作为士人,都是在南宋时期,携家族迁居至龙门。他们将家族命运与国运相连,举族南迁,在陌生的土地上,上报国家,下安人心。赢得了荣耀的同时,也为子孙树立了榜样。人多力量大,在烽火四起的乱世,这四大姓氏迅速在龙门扎根,并在短时间内迅速发展壮大。在此后数百年的时光中,其子孙各自以不同的方式,给龙门发展史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江厦谭氏宗祠大门贴着“家风 理学”。

▲江厦谭氏宗祠大门贴着“家风 理学”。黄克锋摄

其中,龙门江厦谭氏开基始祖谭瑞奇,名玉,以字行世。他是江西弋阳人,少年时期便品行端正,秉承着“江西才子善读书”的传统,谭瑞奇在南宋绍兴十八年高中进士,与朱熹同榜,可谓少年得志。当时的南宋,风雨飘摇、纲纪废弛,为人刚直、品行端正的谭瑞奇看不惯官场的黑暗腐败,经常上书劝谏,匡正时弊,因此得罪了很多达官显贵,包括与他有同年之好的理学大家朱熹。大家合力攻讦他,朝堂之上,喧嚣尘上,谭瑞奇贬官南迁。

谭瑞奇落籍龙门,不仅是个人生命意义的安顿,还是龙门历史发展的一件极富代表性的文化事件。虽然此后不久他就故去了,但朝廷并没忘记谭瑞奇,“嘉定间遣使致祭”。嘉定是宋宁宗一朝最后的年号,或许是板荡思良臣,朝廷帕特使到龙门拜祭谭瑞奇,似乎在向世人透露宋宁宗为谭瑞奇平反之意。

谭瑞奇生有五子,分别是谭敦孔、谭敦颜、谭敦孟、谭敦礼、谭敦宗。谭瑞奇死后,五子离散他乡,只有谭敦颜在龙门定居下来,龙门谭氏子孙,大多出其门下。

谭瑞奇为江厦谭氏子孙立下“品行端正”的范式。后世子孙,对他的经历和精神进行总结延伸,结合修身齐家的需要,形成《谭氏家规十条》:“礼让宜明,雍睦宜调。困穷宜恤,承祧宜慎。品行应端,交友宜择。本业宜勤,持家宜俭。祭扫当虔,内外宜肃。”

在《谭氏家规》的浸润下,始于南宋的龙门谭氏人才辈出,发展成为龙门的望族。此后历代科举士子不胜枚举,成就斐然。清康熙六年的《龙门县志》,其中参入修撰的谭氏子孙,就有谭岸先、谭嘉枏等,二人皆有功名,品行端方。

文 / 图 曹杰

星岛日报海外版 羊城晚报社 联合编制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