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4月11 星期五 00:35:40

​“深藏”农田鱼塘,碎陶片四处散落

发布时间:2023-06-29 10:57

近日,记者实地走访园洲镇田头村发现,农田鱼塘几乎将梅花墩窑址掩盖,在外观上看来与普通农田区别不大。如果无人带领,难以找到。当前,该遗址尚待合理保护、活化利用。

当天,记者在半人高的杂草中翻寻好一阵,才看到文保碑。经过风雨剥蚀,上面的字迹早已斑驳不清。“甚么古窑”“这裹哪有文物”……记者询问好几个村民是否知道古窑址的情况,却都得到了反问。田头村的老村主任冯有兴是村裹为数不多的知情人,当年他曾配合考古发掘工作。“那时有大批的考古人员驻村,阵仗很大!”冯有兴回忆当年,仍记忆深刻。然而,现在平日除了干农活的村民,鲜有人寻来。“你认真看看,遍地都是碎陶片!”现场,他随手从地上捡起一块纹路还很清晰的碎陶片说。“可惜的是,虽然有历史研究价值,但是没有受到重视。”冯有兴直白地说道。

政策资金支持不足

博罗古遗址众多,距离梅花墩窑址不过10分钟车程,人们还能看到龙溪银岗遗址公园。如今,古窑场遗址主体是几堆再普通不过的黄土,随处可见散落的陶片。人们难以想象,眼前这一公园,是广东省迄今所发现规模最大的先秦陶器制作工场,还解决了夔纹陶和米字纹陶的“孰早孰晚”的学术争议,并于2002年被公布为省文保单位。

记者实地走访发现,梅花墩窑址、银岗窑址存在政策资金支持不足、基层文化硬件设施跟不上、群众参与度不高等现实问题。“这些宝贝不应该只是放在博物馆、也不是书本,而是需要鲜活地呈现出来。”华南理工大学广东旅游战略与政策研究中心主任,数字乡村与文旅可持续发展重点实验室主任、教授、博导吴志才认为,将遗址保护纳入当地的法律法规,立法保护文化。

W4

▲村民捐赠文物。 王小虎摄

吴志才认为,未来的文化市场一定是政府、市场、民间三股力量来驱动发展,“这些古遗址原先都是农田山地,保护传承需要与乡村振兴战略结合起来,和老百姓的切身利益结合起来,才能充分调动民间力量!”如此一来,才能实现政府主导,有情怀有理念的市场参与,民间力量保护传承,充分活化“人文宝藏”。

文/ 李海婵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