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4月10 星期四 21:29:18

梅州桥溪村传说故事

发布时间:2023-06-15 16:26

差点难倒宋湘的“仁寿桥”

“桥溪古韵”景区内有座古朴的石拱桥,叫“仁寿桥”,建于清代,在未开通公路以前,是出村的唯一通道。

相传有一年冬天,“广东第一才子”、梅州杰出诗人宋湘来到桥溪村探访朋友。来到仁寿桥时,一名砍好柴下山的妇女横放木柴和扁担在桥上歇息,正好挡住了宋湘的路。女子听到眼前之人自称是大名鼎鼎的宋湘时,有意一试真伪,提出她有一上联,若宋湘能对出下联,便让宋湘从桥上过,否则就请宋湘下水从小溪裹过。宋湘点头答应。

女子随手一指柴担说:“此木为柴山山出”。宋湘想了多时没有答案,正准备脱鞋过溪,低头看到白花花的涧水后灵光一现,脱口而出对出下联:“白水成泉夕夕多。”女子听后,微笑称赞,礼恭让路。

宝葫芦砸出的“玉露天池”

因“桥溪古韵”景区内的一条小溪流经一个状似葫芦的湖,当地村民发挥想象,创造了一个神话故事。

相传八仙之一的铁拐李某日云游阴那山,飞过桥溪上空时,看见村中有片五彩林长得很是奇特,便按下云头,来到树下,一边欣赏周边景致,一边饮起宝葫芦裹的酒来,慢慢竟进入了梦乡。

一群孩童看见铁拐李睡在树下,左边放着拐杖,右边放着葫芦。几名顽皮好事的学生偷偷拿起拐杖、宝葫芦玩了起来。追逐打闹间宝葫芦脱了手,被高高抛起,这时奇迹出现了,宝葫芦竟迅速膨胀起来,而后重重跌落在小溪上,小溪旋即被砸出一个与葫芦一样大小的湖,这就是景区裹的“玉露天池”。

“德”字少一横的世德楼

世德楼建于清代,门楼上写着“世德楼”三个字,但“德”字却中间少了一横。

据说世德楼的建造者朱朝轩在外经商时,有客人将存放有巨额现金的藤条箱,遗落在其店铺。朱朝轩秉着善良憨厚的做人宗旨,赶到百里外,将藤条箱原封不动送回给客人。客人感其赤诚,成了朱朝轩此后经商的最大合作伙伴。为了提醒后代不忘品德教育,朱朝轩特在建造世德楼门楼时,把少写一横的德字嵌在门楣,意在告诉后人,做人要心存善念,不要横心。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