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高中状元是件相当荣耀风光的事,还会有许多貌美女子慕名求嫁。不过,清朝一名女子倾慕当时的状元汪应铨,甚至甘愿做妾,但到了洞房那夜,她竟悬梁自尽了,这是怎么回事呢?
汪应铨(1685年-1745年),字杜林,号梅林。江苏常熟人。清康熙五十七年(1718年)高中状元,授翰林院修撰,入值南书房,还被破格提拔为庶子,官至左春坊赞善。
清康熙五十七年(1718年),汪应铨中状元时,已经40多岁,家中也早有妻子儿女,但因新科状元的名头太大,让待字闺中的姑娘主动相求。
据清袁枚《随园诗话》和徐卓《休宁碎事》记载,当时京城有位粗通文墨的陆小姐,本来就爱好文学,所以想找一名有才的男子托付终身。
一天,陆小姐在闺房看书,忽然听到街上传来锣鼓喧闹的声音,掀开窗帘窥望,隐约知道是新科状元汪应铨在骑马游街。她虽然看不清状元郎样貌,但心中已燃起爱火,更托人传话,表示愿意为汪应铨之妾。
没多久,2人就拜堂成亲;洞房时,陆小姐挑开头巾偷看新郎官,却发现汪应铨竟是一个腰粗背阔、身体肥胖、年近半百,且还有一脸麻子的的丑男人,和她想象的仪表堂堂的模样相距甚远。
而汪应铨因喜上加喜喝得酩酊大醉,一进新房就到处呕吐、丑态百出。陆小姐深受打击,自感无法同床共枕、共度余生,索性直接自尽。消息传出,街巷议论纷纷,有人更题联嘲弄:“国色太娇难作婿,状元虽好却非郎。”
据清人王应奎《柳南随笔》记载,常熟向来有不少雄霸一方的豪门贵族,他们以种种名目巧取豪夺了许多田产,外人却不知底细。雍正初年,皇帝下令清理各地隐瞒未报、逃脱捐税的“黑田”。
为了躲避清理,常熟有一二个奸诈小官吏,便暗地里假冒当时在京城任五品官的汪应铨名义,向时任常熟县令喻宗桂写了份述状说明原由,希望能根据具体情况,保留被列入革除名单的“黑田”。
按照旧例,官批诉讼状,必须以朱红笔点诉讼者姓名,如果讼者是有权势的缙绅,则用红圈。喻县令不明真假和旧例,误以红笔点了汪应铨姓名,并以“布告”形式张贴于县城东门。
毫不知情的汪应铨在京城听到这个信息,哭笑不得,有感而发,作诗一首:“八尺桃笙卧暑风,喧传名挂县门东,自从玉坐标题后,又得琴堂一点红。”汪应铨的“诗嘲点名糊涂令”故事,一时也被传为趣闻。
汪应铨辞官离京后,回到寄居地常熟,平日,以讲学著述为乐。常熟虞山昭明太子读书台有个游文书院,汪应铨常去那儿与友人谈诗论道,并为书院题写了匾额。
后应聘到江宁(今南京市)钟山书院讲学。又曾应聘主修《湖广通志》和《江南通志》。曾作《题读书楼》一诗,来描述自己退隐生活的乐趣:“人生何谓富?山水绕吾庐。人生何谓贵?闭户读我书。君构读书楼,楼与山水俱。藏书数千卷,任君畋且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