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创归善儒学历史,曾历经数十次修缮

2023-04-13 16:17

归善学宫历史悠久,底蕴深厚,其创办更是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据《惠州府志》记载:元泰定元年(1324年),惠州路同知暗都刺始建归善儒学于水东白鹤峰东麓(今广东惠阳高级中学),教授张廷实有记云:“暗都刺中顺至官,见邑学独缺,乃卜筑旧学之北,取县廨遗址,厥位面阳,亢爽闳豁,直鹤峰之前。”从中可知,归善学宫的开办,结束了归善县没有儒学的历史,对惠州文化教育影响甚大。

W2

▲先师庙灰瓦面、蓝斗拱、红外墙、红色隔扇门,充满古色古香。

近700年时光,归善学宫经历过兴衰浮沉。明清年间,这裹作为归善县培养科举人才之场所,每年都会举办隆重的孔子祭祀活动,归善县明清两代近300位进士、举人多源于此。其间,曾先后修缮26次之多,又三次迁址:一次是明洪武二年(1369年)至洪武十六年(1383年),迁往丰湖书院,“权以丰湖书院合诸生习业”(《惠州府志》);后两次是明代嘉靖、隆头之际,“徒寓府学堂”。直至科举制度废除,学宫逐渐衰落。

近现代以来,归善学宫重新受到外界的重视与关注。1991年,广东省古建筑测绘学习班在惠州召开,将学宫古建筑作为教学范例。1993年,惠州市与惠阳县两级政府拨款共52.5万元对先师庙和戟门维修,严格采取“修旧如旧”的原则,采用了“补缺”“换腐”“固旧”的技术。建筑中的梁架、木构件、灰塑、壁画、石作等方面既保存了历史风貌,又焕然一新,让惠州这座最古老的殿堂建筑以新姿再现人前。1990年,归善学宫就被列为惠州市文物保护单位,2002年被列为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其极高的历史和人文价值为研究明代学宫建筑工艺和儒学教育特点提供宝贵的实物数据。

“作为惠州市现存的唯一一处古代官方建设的代表性文教设施遗存,归善学宫既有学校的教育特征,又有其历史存在的独特性。”据惠州市博物馆相关负责人介绍,古代惠州学子在此开阔眼界,打破了私学界限,思想兼容并蓄。惠州归善学宫被后人称为“大学堂”“惠州归善县最高学府”。

归善学宫只是惠州现存古代教育场所的“缩影”。据不完全统计,惠州地区现存各类书院、学宫、书室约50处。除了归善学宫之外,还有宾兴馆、黄氏书室等,都比较有代表性,对地方人才教育、学术研究、凝聚和涵养一方人文精神起着重要作用。据统计,仅在书院兴起、繁盛的宋代和明代,惠州地区分别走出54名和45名进士。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