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诉专员公署上月底公布主动调查报告,揭示公共图书馆电子书借阅服务供求失衡,如中文电子书使用量远高于英文电子书,惟中、英电子书馆藏比例约为1比2,复本数量、同时间供 上阅读的人数亦偏低。有学者认为,改变用户许可证的运作模式能有效解决问题,盼署方能跟电子书平台洽谈相关细节。有出版界人士指,电子书无疑是大趋势,但把实体书转换成电子书,也有版权等制作上的掣肘,期待科技日新月异的年代,能减低引入和输出创作的成本,加快实体书和电子书的转换。
▲疫情期间,市民对电子书的需求按倍增长。
香港文学创作市场由实体书主导,然而疫情期间,公共图书馆因应防疫数度“闭馆”,市民对电子书的需求按倍数增长(见表),部分书籍的预约人数及轮候时间持续高企。申诉专员公署日前发表的《康乐及文化事务署公共图书馆电子书借阅服务》调查报告提到,疫下曾有近400名读者轮候预约1本HyRead电子书,在只有1个复本的情况下,估计最长轮候时间超过5年,及后康文署虽然有增购复本,力臻完善书本流转,惟读者最终仍然要轮候约1个月时间。
服务供货商订定复本数量
据了解,现时公共图书馆共有14个电子书馆藏,惟各个馆藏购置和订阅方法有别(见表)。14个电子书馆藏中,只有9个可供公共图书馆拣选电子书,其中4个服务供货商更掌握订定电子书复本数量的主导权。然而,上述问题牵涉的HyRead电子书以永久授权方式购置,基本上跟实体书一样是按量采购,揭示署方未有持续检视电子书的使用情况,购置更多额外复本。
香港科技大学副教授兼高级顾问(创业)黄岳永以音乐串流平台比拟电子书馆藏,指音乐平台大多采用“并行用户许可证( concurrent license)”,平台上所有歌曲都会上架供用家选择,一旦用家试听后点击,才会“耗用”授权配额,用家只要支付订阅费用,从来不会因为配额爆满而无法播放音乐,出现排队等听歌的情况。他举例,假设今个月流行重温张国荣经典歌曲,配额会因应用家选择配置,而非平台规限每首歌只能供1000人播放,超出上限的人便要排队。
倡采“并行用户许可证”
支付订阅费用也希望用得其所,黄估计,若部分电子书馆藏书目或其复本数量由服务供货商订定,会出现有书需长时间轮候,但有书乏人问津的情况。他建议,署方可考虑不同的购置和订阅方法,在缴付年费订阅同时,以并行用户许可证让读者分配授权配额。康文署甚至可再进一步,发展为网上电子书商店,向需要轮候的用家提出额外“付费即看”的安排,既能解决授权配额耗尽的情况,也能间接增加政府库房进帐。
此外,报告指出,有别于实体书有两星期借阅期,中文电子书借阅期为5天或7天,英文电子书则为7天或14天,有欠统整。记者亦分别浏览“金阅阁”及“HyRead”,发现两大电子书库皆有收录1位本地图文作家的不同作品,若然读者希望阅览作者的全数作品,便需要下载两个软件,而相关实体书早已在香港图书馆上架。据知,亦有本地绘本的实体书成功在公共图书馆上架,惟电子版却没有被电子书库选中。
转电子书版权制作有掣肘
此举意外揭示版权维护的问题,该作家坦言不清楚自己有出版电子书, 记者向其实体书出版社查询,他亦要跟进是否存有版权费等事宜。据了解,有电子书平台利用数码权利管理(Digital rights management)保护电子书内容,避免访客登录网站下载电子书,甚或下载的相关内容会存入浏览电子书装置的数据库。
▲申诉专员公署揭示公共图书馆电子书借阅服务供求失衡。
提供自资出书服务的“红出版”总经理林达昌指,要把实体书转换成电子书,在版权和制作上也有困难。他解释,早年电子书在香港尚未盛行,估计作者跟出版社签约发行作品时,未有谈论过制作电子书会如何分成,故作者即使希望把旧作转化成电子书,也要跟出版社洽谈相关细节。此外,制作电子书需要齐备数码化的稿件,若文稿失去电子文件,重新制作耗时。他期待,在科技日新月异的年代,能通过人工智能(AI)减低引入和输出创作的成本,加快实体书和电子书的转换。
作家以纸本为首选 恐电子书被盗印
尽管现时提倡电子阅读,有出版社表示,不时也会遇到拒绝出版电子书的作家。
本地出版社“红出版”总经理林达昌指,现时大多作家都接受出版电子书,但普遍创作者对实体书有“情意结”,出版时仍然以纸本为首选。他指,电子书更容易流通,有作家认为也相对容易被盗版印刷,亦有作家考虑到其读物的受众年纪较大,认为作品毋须电子化。
笔名为“香港钓太郎”的本地作家Calvin Cheung,于疫情期间自资出版绘本漫画。他坦言,起初只有出实体书的打算,然而只需附加少量金额,便可转化为电子版,“创作的最终目的,都是想有更多读者欣赏。”由于电子书可在不同平台上架,触及不同国家的读者,其电子书的销情比想象中理想,“电子书价钱较实体书相宜,有时1个月也有10多本销量。”
AI翻译出电子书 创作门坎大降
人工智能(AI)创作为近来最炙手可热的话题,有本地出版社坦言,相关书籍或已流入本地市场。
▲电子书可在不同平台上架,触及不同国家的读者。
有业界人士透露,其出版社曾接获来自印度商人的查询,“估计他利用ChatGPT 3.5把印度书籍翻译成繁体中文书,来信查询能否透过本地出版社在香港电子书平台上架。”他直言,一直透过电邮与该名商人通讯,留意到电邮的文字也是透过AI传译,认为日后入门创作的门坎更低。
他续说,最后双方接洽不果,但已略有听闻利用AI翻译创作,以“译者”身分为电子书寻求在香港上架机会的做法,“假如香港有足球教练留意到外国有讲解踢球技巧的书籍,可联络当地出版社洽谈利用AI翻译后于香港出版的授权,及后程序跟普通创作无异。”
以上内容归星岛新闻集团所有,未经许可不得擅自转载引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