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前几百年,大家都是一家人,这是一种常见于中国民间的说法,虽然大家现在的姓氏不同,居住地也不同,但都是从同一个祖先衍生下来的。那么该如何判断两个人是不是亲戚呢?古代有一种判断方式,那就是“五服”,如果两人出了五服,即使姓氏相同,也不再是亲戚,而是普通朋友,那么五服究竟是什么意思呢?
所谓“五服”,是指五种不同的丧葬麻衣,在中国举办葬礼的时候,到场的人都会穿着白色麻衣,但其实这种麻衣分为五个种类:斩衰、齐衰、大功、小功、缌麻,万万不能混淆。
和死者关系最为亲近的人,他们所穿着的麻衣叫做“斩衰”,这种麻衣的特点是没有任何的剪裁和修饰,看起来就象是一块白布直接撕扯开的,而且还有大量的线头裸露在外,在有的地区斩衰甚至都不是衣服的样子,而是直接一块白布批在身上,用绳子系起来。
这种麻衣所表达的意思是大家心情沉重,没有心思来准备麻衣,在葬礼上,穿着麻衣的一般是死者的直系亲属,例如配偶、子女、兄弟等。
第二种麻衣叫做“齐衰”,齐衰与斩衰的主要区别在于齐衰的衣服是经过修剪的,不会有裸露在外面的线头,整体也是标准的衣服版型,同时齐衰也是葬礼上最常见的麻衣,穿着者多位死者的第二代或者第三代亲属,姑姑、婶婶等二代亲属。
而“大功”、“小功”的穿着讲究就没有那么多了,不是死者亲属但和死者关系较为亲密的人,多选择这两种麻衣,例如死者生前的一些朋友,家人的朋友等,都会选择大功和小功。
整体来说,大功和小功的布料和剪裁会更加得体,因为这是主要面对外界的麻衣,穿着者很多。
至于最后一种“缌麻”,本质上与前四种麻衣又有所区别,“缌麻”已经不是一件完整的衣服,而是类似坎肩的一种衣物,很多前来吊丧的人都会选择缌麻穿着,因为这种麻衣可以直接套在现有的衣服外面,在葬礼上负责仪式的人,大部分也会选择缌麻。
根据五服的特点可以看得出来,五服其实直接代表了一个人与死者的血缘靠近程度,到了缌麻的程度,基本上已经和死者没有太大的血缘关系,有的可能都没有见过面,只是有一个亲戚的名义。
在古人的观念中,缌麻已经来到了家族的边缘,再往下传承就相当于离开了宗族,成为了新的族群。
也就是说只要你“出”了五服,和五服内的人就不存在亲属关系和血缘关系。之所以古人会有五服的概念,说到底是为了家族的传承。
大家族的人口发展需要不断地结婚和生育,可是有亲戚关系的人是不能结婚呢,这点和现代医学的观念不谋而合,所以古人通过这种方式,让很多年轻人避开了亲属关系,可以顺利的结婚生子,那么这种说法是不是有足够的依据呢。
在医学上,是不能够近亲结婚的,而近亲结婚的标准就是直系血缘三代以外。经过三次以上血缘的稀释和改变,到了第四代,血缘几乎没有太多想尽的地方,所以出了五服便不存在近亲结婚的顾虑,所以在一些村落中,年轻人想要结婚,必须查看族谱是否已经出了“五服”。
不过除了丧葬外,还有另外一种关于五服的说法,古代天子去世,臣子是需要披麻戴孝的,同理,不同地位的臣子也有不同规格的麻衣,这就是另外一种五服:甸服、侯服、绥服、要服、荒服,同时,不同的麻衣所代表的权力也不同。
古代的权力十分集中,以王权为中心,不同地位的大臣有着不同的居住地,例如皇帝的重臣会住在京城,次一级的大臣居住在北京城周边,例如燕郊等地区,这点和现在大城市的规划类似,有钱的人住在三环内,没钱的住在五环,需要租房子的住在七环,居住地特别远的人,即使本身有亲戚关系,在传承两三代之后也成为了两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