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日经亚洲评论”网站3月17日文章,原题:在与中国脱钩的过程中,企业仍然依赖中国的专有技术 跨国企业离不开中国的专有技术。在地缘政治紧张局势中,一些公司寻求将生产转移出中国,却发现自己仍依赖于中国工人的专业知识,这正是中国长期以来作为“世界工厂”开发的宝贵资源。
特斯拉位于加利福尼亚州弗里蒙特的工厂,有来自该汽车制造商上海工厂的200多名工程师,协助扩大有关生产。美国工厂的消息人士称,若没有他们的自动化和机器控制专业知识,安装新装配线是不可能的。经验丰富的中国工人通常拥有关键的隐性知识,能够解决问题或改进流程——而这些是操作手册中很难找到的专业知识。
一家日本电子零件制造商的采购经理在参观一家从中国搬到河内的合约制造商的工厂时,目睹这种情景。他惊讶地发现,生产过程中的关键环节(包括质保等)都由中国工程师监督并提供指导,比如出现特定问题时应该检查什么。“越南(工厂) 需要10年才能自立,”这名日本经理如是说。
在日经对100家主要制造商的调查中,46%的制造商认为,缺乏具备必要专业技能的人才是将业务转移出中国的难题。
中国领导人强调“人才是第一资源”,中国要在科技创新方面走在世界前列。如果与美国的紧张局势进一步升级,这可能成为北京的一张王牌。在知识供应链中,像专利和软件等重要的“中国环节”一样,失去中国人才将造成沉重打击。
美国2021财年批准约5万份H-1B 签证(特殊专业人员/临时工作签证——编者注)申请,发给中国的高技能工人,比5年前增加约60%。中国是该计划中第二大工人来源国,占2021财年总数的12.4%,仅次于印度。到2025年,预计中国大学每年将培养约 7.7万名理工科博士生,大约是美国的两倍。截至2021年底,在日本,中国公民占高技能外国专业人士的65.5%,比2012年上升9.3个百分点。
一些国家越来越多地将这种依赖视为风险。但许多观察家认为,培养更可持续的人才供应至关重要。日本三菱综合研究所理事长小宫山宏说:“如果不采取奖学金等措施来吸引有天赋的年轻人,我们就会落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