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取消口罩令,走出全面复常的最后一步,往后就全力拼旅游、拼经济。就在这个时候,新加坡《联合早报》一篇题为《香港旅游业闹笑话的背后》,主要点出香港欠缺人手的问题。
文章指“你好,香港!”活动斥巨资向全球旅客免费派发50万张机票,希望吸引150万游客访港。但是,本地旅游业界的承接力严重不足,其中一单炒作得比较大的事件,是一间在港上市的大陆企业,为奖励员工和回馈投资者,安排3000人到香港参加分享会,顺道招呼他们观光。但由于旅游巴数量不足,最后只好取消观光行程,变成即日来回。
旅游业界说,这样大规模的旅行团,在香港停留3天,每人花费1万港元,就可以为香港带来3000万元的收入,而香港白白错过了这个机会。
作者指,香港和内地全面通关,但社会对复常的准备确实不足,以至人手高度紧张,未能够把握复常之后的商机。
平情而论,文章标题虽然激了一点,但讲述的情况属实。现时只是复常之初,内地来港每天只有15万人次,是正常时候的一半,已暴露本地各行各业人手严重不足。开放之初人手不够,尚可理解,若再过两个月,就是内地“五一”小长假,相信会有大量旅客涌至,到时仍然大量缺乏人手,就真是“好事变成坏事”。旅客来到香港,体验不出优质服务,将留下不好印象。
疫情令香港劳动市场剧变,造成几方面影响:
第一,旅游从业员为谋生计,转职到其他行业。疫情间本地游完全停摆,从旅游巴司机到导游都要转行求生。其中相当部份去了社区疫苗接种中心工作,一些转行做的士司机,的士加价,加上经济改善,据闻司机每天净收入超过1000元。转职的不会一下子回流,甚至永远都不会回流。
第二,退休或离开香港。疫情时,旅游业相关公司要停工,令到那些有积蓄的、年纪较大的从业员兴起退休念头。
第三,打散工的热潮兴起。很多人话近期多人移民,影响了香港的劳动力。移民潮导致十多万劳动人口流失,但其实当中不少是中产人士,而服务业前线员工较少。
我认为,近年流行追求轻松工作的影响更大。现时不少年轻人觉得一星期上班两、三天已经足够,因为他们食和住都是父母的,就索性打散工,轻轻松松。以前经济不好,一工难求,令这种心态更快散播。如今要走回头路,比较困难。
因此,分析人手不足,不可以简单地视为周期性影响,小心是出现结构性转变,业界流失的人手,即使生意重回,也不会回流。政府要快速部署,随著疫情政策改变,应快速减少各类型相关中心的人手,将劳动力放回私人市场。
另外,也要积极考虑输入劳工。可以预见,工会的阻力会很大,但人手短缺已去到严重影响经济的地步,不输入劳工,基本上解决不了问题。
卢永雄
以上内容归星岛新闻集团所有,未经许可不得擅自转载引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