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剧中“莽村”取景地圆山墟全景。
影视剧中,这裹是“京海”,公安民警与黑恶势力及其“保护伞”进行艰苦斗争;现实中,这裹是江门,近现代历史上领风气之先的“中国侨都”。电视剧《狂飙》,让江门这一“天然影棚”再次走进观众视线。骑楼、老街……江门的“洋气”景观,在剧中成为扫黑除恶专项斗争的大舞台。
《狂飙》剧中,“京海市”的主要取景地70%在江门台山市。该剧的外联人员钟春田介绍,在台山的场景有台城历史街区、台城圆山墟、梅家大院等地。
▲梅家大院,在《狂飙》剧中上演了“李响与高启盛之死”的重要剧情。端芬镇政府供图
▲江门市蓬江区长堤历史文化街区旧照,《狂飙》剧中“旧厂街”在其中取景。
▲从20世纪60年代起,圆山墟逐渐荒废。台城街道办供图
▲《狂飙》剧中的“莽村”,是台山圆山墟。
记者了解到,20世纪20年代起,台山华侨们出资在台城兴建街区,成为如今台城历史文化街区的雏形。街区临街立面建筑吸收了大量西方建筑文化,造型上大量采用西方建筑的柱式、拱券、山花、阳台以及装饰图案,在当年被誉为“小广州”。而圆山墟位于台城西面台城河雷公潭段南岸,在清乾隆年间建设。1926年,当地乡亲在旧圩的基础上,重新规划建筑商铺,1929年建成现今规模,1949年后改称“圆山墟”。圆山墟为典型的南洋骑楼风格圩市,也是台山唯一一处完整保留民国风味的乡村侨墟。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由于住户大多移居海外谋生,圆山墟逐渐荒废。
▲《狂飙》中“强盛小灵通”在这家文具店里取景。
▲莲平路上曾经车水马龙,图片内的路牌曾在《狂飙》剧中作为旧厂街路牌“出镜”。
▲莲平路附近一处装饰品批发店铺。《狂飙》中这里曾上演高启强拉帮结派横行旧厂街的剧情。
▲《狂飙》“旧厂街”取景地之一墟顶街水埗头阶梯下。
▲台城历史文化街区一角,在《狂飙》剧中这里曾是徐忠与高启盛初次交手的情侣大街。
▲莲平路附近一个路口,《狂飙》剧中在此上演安欣与高启强形同陌路、正邪不两立的重要剧情。
梅家大院位于台山市端芬镇“一里三桥”的大同河畔,于1931年由当地华侨以及侨眷侨属创建。大院占地面积80亩,108幢二至三层带骑楼的楼房,呈长方形排列,鳞次栉比,整齐划一,俨如一座小方城,由于当地梅姓股东占了一半以上,故有“梅家大院”之称,现列入省级文物保护重点单位。
在剧中,安欣、徐忠等人穿梭于这些老街区当中,不顾人身安全及被陷害的危险,寻找高启强等人的罪证。而在历史上,这些老街区中,以陈宜禧为代表的一代台山爱国华侨,在封建势力、军阀的压迫下,苦苦探寻着实业救国之路。
陈宜禧1845年出生于新宁县矬峒都(现台山市斗山镇)。据《新宁铁路的缔造者——陈宜禧》一文介绍,陈宜禧幼失双亲,同村华侨陈宜道将他带去美国谋生。20岁时,陈宜禧参加修筑中央太平洋铁路工作,此后在美国参与铁路工程长达40年。
1904年2月,年近六旬的陈宜禧回国,倡议修筑从江门北街至台山台城的新宁铁路,得到家乡民众和旅外华侨的大力支持。《筹办新宁铁路有限公司章程》规定,新宁铁路“不收洋股,不借洋款,工程由本县人自办”。这是中国铁路史上的创举。随后,陈宜禧等人与清政府保守官员进行斗争,最终成功让铁路在1906年5月1日动工。1920年3月20日,新宁铁路全线贯通,总长度超133公里,成为中国第一条完全自主修筑的民营铁路。
▲莲平路上一处西式阳台。
▲莲平路附近的江门和平解放旧址。
可惜的是,历经清末民国动荡时局,加上封建势力的抵制与地方军阀的巧取豪夺,新宁铁路难以实现华侨们实业救国的梦想。最终在抗日战争期间,新宁铁路被完全拆毁。
文/ 陈卓栋 谭耀广
星岛日报海外版 羊城晚报社 联合编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