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4月14 星期一 14:09:03

张哲源弃商从文,畅游谜海七十载

发布时间:2023-02-03 11:02

澄海灯谜能有如今的发展与成就,离不开一批批澄海谜人的努力。张哲源,便是其中的佼佼者。

谈起张哲源,在澄海及潮汕地区的灯谜圈子中,可谓无人不知。这位78岁的老人一生制谜无数,谜号“小流”,澄海灯谜协会创会会长,现为广东省灯谜学会顾问,中华灯谜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国家级非遗澄海灯谜省级代表性传承人。

W4

▲张哲源。

1944年,张哲源出生在广东澄海,正值潮汕地区兵荒马乱之际。其初中未毕业,便因家庭负担过早地落在肩上而辍学。业余时间,他进入澄海文化馆帮忙做“义工”。张哲源介绍,他将馆内的藏书几乎读了个遍。

在谜棚长大 鼓声伴一生

“可以说,从小我就在谜棚长大,最开始听大人敲鼓觉得很有趣,慢慢地自己也开始猜谜、制谜。”张哲源说,相比起其它地方的灯谜,澄海灯谜、潮汕灯谜最大的特色,就是保留了宋代临安“击鼓司猜”的独特猜射形式:谜会现场由鼓点指挥,猜射灯谜需带解释。而这种特殊的形式,也成了年幼的他“听谜课”的来源,听别人解释的过程,也是学习的过程。

1979年,张哲源和谜友们自发组织起“澄江探虎斋”这一带有创作和研究性质的民间谜社,并主持刊印了《探虎斋谜刊》多集。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张哲源弃商海下文海,正式到文化馆工作。他下基层、开讲座、办谜会,在澄海多个村镇开展灯谜活动,为澄海获得“中国民间灯谜艺术之乡”的称号立下了汗马功劳。2008年澄海灯谜列入国家级非遗名录,也离不开以张哲源为首的一批澄海谜人的努力。

“澄海灯谜为何能够登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呢?其实,当时在申报的时候,我搜集到了康熙版的《澄海县志》,在这一版《澄海县志》中,就有记载灯谜。能载入县志,恰好反映了三百年前澄海灯谜的盛况。”张哲源介绍道,“另一方面,我保留了当年老谜人手抄的著作,以及余锡渠县长1950年开谜会时的一张非常珍贵的照片。”

文/曾柯权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