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关将至,一封过年批让许多侨眷翘首以盼。“振盛兴”批局的经营者后人曾益奋回忆,当时批局最忙碌的季节就是春节前后,考虑到运输时间等关系,许多华侨都会提前半个月或一个月写好过年批,以期在家乡的亲属能及时收到钱款过年。批局工作人员更是加班加点,争取在除夕夜甚至大年初一之前将侨批送到侨眷家中。
▲过年批。张美生供图
为了让侨眷尽早收到过年的钱款,批局往往会采取“一批两投”的方式。当批局收到侨批之后,会先将其中的钱送到侨眷家中,侨批则会通过接批、配批、选批、分批等流程,经过两三天之后才能送达。张美生介绍,在提前送给侨眷的侨批通知书上会盖上“原批未到,批银先还”的印章以作说明;当原批送到之后,原批也会盖有“批银先还,原批补送”的印章。
笃诚守信是批局的立身之本。长期以来,批局保证侨批一封都不能丢、一天都不能迟,批脚们确保如数、如期,将侨批分毫未损地送到翘首以盼的游子亲人手中。“一批两投”的投递方式,更流露出批局急侨属之所急的温情。林庆熙说:“在社会动乱的年代,侨批晚到几天,汇率或许就会出现波动。如果钱款送晚了批局可能会赚,但华侨就亏了。”
潮汕人的诚信,不仅在水客、批局中得以展现,不少更见诸过年批内。据了解,潮汕的习俗,在过年之前要尽可能把欠款还清,以免影响第二年。在不少信批中,除了腰金、过节费之外,还可见到部分款项是留作还款之用。
对于一些收入微薄、生活拮据而又希望按时给家眷寄钱的华侨,为了让他们能过好春节,水客或批局通常还会“赊”账,由水客或批局先垫付,当华侨有足够金钱时再还款。对于这笔赊欠的款项,许多华侨一直放在心里,无论生前死后都记挂着归还。“侨批蕴含着家国情怀、诚实守信等丰富内涵,我们不能让这条根脉断了。”林庆熙说,研究过年批,不能简单地看华侨寄了多少钱,要挖掘其中侨批文化的内涵,让这些优秀质量在青少年一代中得到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