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趋缓,终于再见到国际邮轮驶入维港,标志性意义不言而喻。
香港一直是条件优越的邮轮母港:论地理位置,香港位处亚洲南北中间,航线多样化,既可北上日韩,也可南下东南亚;论硬件配套,香港拥有一流的邮轮码头,是国际级邮轮的停泊热点,疫前的2019年便录得218船次访港,邮轮乘客总流量逾90.3万人次。但由于世纪疫情的冲击,三年来邮轮业处于艰难境地,邮轮码头冷冷清清,部分邮轮公司清盘或撤出香港,许多从业员亦失去工作。
为了推动邮轮业乃至整体旅游业的全面复苏,当局已做了不少有益工作:多位官员马不停蹄在各种场合“说好香港故事”,介绍香港最新发展机遇;旅游发展局亦将于下月起开展全球大型宣传,希望通过邀请海外业界人士来港、举办世界级大型盛事、向旅客派发消费优惠券等方式,刺激旅游业复苏;对于邮轮业,文化体育及旅游局局长杨润雄昨强调会与不同邮轮公司商讨,希望吸引它们以香港为母港,或者建立办事处,无疑令业界深受鼓舞。香港正加速复常,邮轮业必定迎来更多生意,希望业界能够有前瞻性地规划,适时增聘人手,做好相关培训,酒店、食肆和休闲娱乐设施亦要跟得上,让参加邮轮旅游的高端旅客有宾至如归的体验,这都有助于擦亮香港“旅游之都”的招牌。
值得注意的是,一如其他行业,香港邮轮业前景值得看高一线,不仅是由于自身的优越条件,还因为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提供了宝贵的发展机遇。2019年印发的《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指出,要积极拓展大湾区在休闲旅游领域的合作,有序推动香港、广州、深圳国际邮轮港建设。如果不是由于突如其来的疫情,大湾区的邮轮旅游发展三年前已可开启新时代。杨润雄昨日亦指出,政府在加强推广邮轮业的同时,也会加强与大湾区合作,让邮轮可由香港出发或途经香港,再到湾区其他城市。
有人担心广州南沙邮轮母港、深圳太子湾邮轮母港和香港启德邮轮码头存在激烈竞争,竞争固然存在,另一方面三者则是各具特色、优势互补:香港邮轮业具有起步早、专业化和国际化的优势,而深圳、广州这几年在邮轮母港方面的建设亦初见成效。大湾区经济发达,腹地广阔,客源市场巨大,区内居民具备较高的消费能力和出游意愿,这为粤港澳邮轮旅游发展提供了有力的市场支撑。如何以大湾区建设为契机,发挥区位优势和资源集聚优势,推动邮轮产业转型升级,值得三地政府和业界深入思考。香港应充分发挥自身优势,主动加强与深穗的联动协调,三地联手做好湾区邮轮发展顶层设计,在邮轮发展定位、航线开辟、产业布局上错位协同发展,合力打造湾区旅游品牌,将大湾区建设成世界级旅游目的地绝非天方夜谭。
香港旅发局已争取16家邮轮公司今年重返香江,提供至少82个航次,对于刚取消大部分防疫措施的香港来说,上述数字算是比较理想。但香港不应满足于此,香港邮轮业既要做好自身,更要与深圳广州协同发展,共同做大市场蛋糕,共享机遇共创繁荣。(香港商报评论员 林松年)
原标题:【商报时评】大湾区联手 做大邮轮业
来源:香港商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