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岛热评】出现倒奶杀牛,中国乳业响警钟

2023-01-15 12:00

中国是个乳业大国,乳制品产量大,消费量也很高。去年乳制品产量3000多万吨,零售总额4000多亿元。这些数字托起了一个巨大的乳品产业,促进着乳业产区的经济发展,也支撑了奶农们的生活。

中国乳业发展的原因,得益于民众对乳制品需求的增长,也得益于资本对乳业的投资。尽管中国乳制品的人均消费与美国、日本相比差距仍大,农村人口的消费量更是如此。但与过去相比,变化还是明显的。2015年中国乳制品市场的零售额为3452亿元,2022年已升为4738亿元,年均增速 4.2%。

除了数量上的增长,消费者的品类要求也越来越多样化。传统品类有奶粉、冰激凌、低温液奶、含乳饮品、常温液奶等;新兴品类有乳酪、酸奶、含乳食品、含乳副产品、植物基酸奶等。传统品类产销量进展一般,新兴品类处于高成长期。尤其是新冠疫情以来,大家对营养摄入日益重视,饮奶人群渗透率进一步提升,促进了乳制品的需求增长。

不过,在乳制品红火的背后,也有隐患,就是产能发展太快,已有过剩迹象。媒体报导,中国乳业最发达的河北、内蒙古、山东等省,最近传出了“倒奶杀牛”的消息。

具体原因是消费量增长快,奶牛和牛奶增长也快,供过于求,价格就上不去,而成本却一直降不下来。过去两年,奶牛的重要饲料玉米价格大涨,去年底每吨2970元,同比上涨8%。形成了价格与成本越来越接近,甚至倒挂的现象。

目前奶企联盟定下的生鲜乳收购价是每公斤3.85元,而一头奶牛一天的草料费约80元,牛奶没人收,几十头牛的牧场,一个月就要亏损几十万元。有人收购,价格太低,收了也是白收。为了“活下去”,一些地方的奶农开始倒掉牛奶,杀掉奶牛卖牛肉。这对奶业的长远发展十分不利。

有些地方试图将生鲜乳进行喷粉加工。所谓“喷粉”是将保质期只有两三天的生鲜乳经过灭菌、浓缩处理,制成奶粉储藏。喷粉的保质期一般在一年左右,在奶牛产量低时,可将喷粉还原。不过,今年的喷粉量已经很多,一般乳企不肯再收生鲜乳,导致一些牧场迄今仍未签到2023年的订货合同。

面对“倒奶杀牛”困境,当然需要重视。中国乳业尚未达到国际先进水准。现在止步,就永远别想达到发达国家水准。然而,眼前困境也是要过的。牛奶卖不出去,奶农们不会扛着亏损坚持。幸而,上述困难并不是没有扭转的可能。只要有关方同心协力,当下的困境不是完全没有办法解决。

首先是中国人均消费量还有很大增长空间。中国人均乳品消费仅达世界平均水准的三分之一。高品质,有助减脂、促进睡眠,提升肠道健康的乳制品缺口更大。加上国际上的环保饮食风潮,植物基奶对年轻人吸引力日增,为乳品市场的扩大提供了机会。

其次,在产、供、销三方面,下游的销售,受疫情影响,与高峰期相比差距不小,但只要做好推销工作,恢复可期。中游的生产,需要奶企伸出援手,增加优质新品种和收购量,调整收购价格。压缩奶企,淘汰一批中小奶企,避免“九龙争珠”野蛮竞争。上游的养殖,提倡牧企结合,大型奶企自有牧场,更好把控奶源产出的计划性。

至于传统牧民,可以利用一些国家2023年起全面停止活畜出口的机会,维护和提升牧场,保证优质生鲜奶的供应。政府作为相对超脱,手握资源的一方,在提供政策,纾解资金,撮合乳业链条合作,协调行业矛盾方面,也有大量工作可做。只要大家多想办法,态度积极,缓解乳业困难,还是可以的。大规模杀牛的现象应该可以避免。

以上内容归星岛新闻集团所有,未经许可不得擅自转载引用。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