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鸿门宴”是刘邦的收获之旅

2023-01-02 15:50

楚汉相争时,赴鸿门宴,对当时的刘邦来说,是一次迫不得已的冒险之旅,也是一次自我反省的收获之旅。

鸿门宴前,刘邦与项羽的抗衡,从表面看,差的只是军事力量。当时,刘邦的大军只有10万,号称20万,而项羽的大军却有40万,号称百万,对刘邦具有绝对性的压倒优势。在群雄逐鹿的时代,打天下当然要靠实力,所以军事力量的强弱,往往决定着战争的胜负。不过,这仅仅是问题的一个方面。如果说,当时刘邦与项羽的抗衡,军事力量薄弱是其中很关键的一个“显性问题”,那么,与这一“显性问题”同时并存的,还有两个“隐性问题”,对刘邦下一步与项羽的军事较量和政治斗争的开展,同样影响重大。

一是刘邦军心不稳。这主要源于楚军强大实力的压力,主要表现为:将士中有逃亡的、有二心的。

“逃亡的”例子,最典型的就是韩信的“逃亡”,以及在韩信“逃亡”之前,已经发生过“诸将行道亡者数十人”的逃亡事件。“二心的”例子,最典型的就是曹无伤的告密。曹无伤是刘邦手下的一个左司马,因为职位很高,平时能够掌握到刘邦集团的一些核心机密,因而为其告密提供了客观条件,也成为他向项羽“求封”的一个重要砝码。

面对项羽大军排山倒海势如破竹所呈现出的态势,曹无伤显然认为楚汉相争的大局基本已经锁定:刘邦必败,项羽必胜。持这种想法的人,在当时的汉军中,估计不仅仅只有一个曹无伤。

纵观中国历代王朝,想称王称霸的人不知凡几,但结果往往事与愿违,个中缘由尽管不尽相同,共同的一点都是不顾时机和条件成熟与否而急于求成。刘邦的“王关中”,同样犯的也是这个毛病。

那么,刘邦是怎么解决这两个“隐性问题”的呢?从根儿上说,还多亏了鸿门宴。

其一,项羽虽然兵多将广,却缺乏杰出人才的辅佐。范增作为项羽的第一谋士,所献计谋大都显得空洞而缺少具体可行的措施,所以往往不被项羽采纳。刘邦曾批评项羽刚愎自用,“有范增而不能用也”,说出的只是问题的一个方面。项伯虽说是项羽的季父,但政治原则性实在太差,为了朋友和儿女的私情,居然向对手泄露了最高军事机密。像这样成事不足败事有余的人,围绕在项羽的身边,项羽能打下江山吗?打下了恐怕也守不住。

其二,项羽虽然力拔山兮,却缺乏政治斗争的城府与经验。鸿门宴与刘邦见面后,被刘邦几句话一忽悠,立马儿就把曹无伤递出去了。这分明是自己掐断了自己的情报源头,多幼稚啊。后来,刘邦明修栈道暗度陈仓,项羽没有得到一丁点儿的信息,这说明刘邦汲取以往的教训,强化了保密工作,也说明作为楚军军事统帅和政治核心的项羽,其凝聚力已经逐渐开始丧失。

显然,对于刘邦来说,鸿门宴的核心问题,不仅在于刘邦以“示弱”式的斡旋,得到了项羽的谅解,从而安全地返回了驻地,关键在于通过鸿门宴,使刘邦进一步知己知彼,清醒地认识到了项羽存在的问题以及自身存在的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有针对性地采取相应策略,巧妙地把不利因素化为了有力因素,从而为下一步与项羽进行持久战,直至最终决战,树立起了更坚定的决心和自信。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