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以来,西枝江畔的客家宗族逐渐形成了崇文重教的人文传统,平山、增光、多祝等地相继出现蔡氏、邓氏等书香望族,书塾蒙馆更是遍布山村乡野。
文要“济苍生”,武可“安社稷”。皇思扬古围村文武兼尚、人才辈出,被誉为“钟灵毓秀之地”。据记载,萧凤来虽为武官,但十分雅爱翰墨。入仕后,他鼓励村人设私塾、办书斋、兴学堂,悉心培养本族及乡邻子弟,皇思扬古围村中的书室一度多达十多间。其中至今仍为后世津津乐道的龙光书室,正是萧凤来主持修建。耐人寻味的是,在距离皇思扬古围村不远的凤光村,有一座书室名为“凤来书室”,其建造者是清朝进士吕龙光。肖凤来和吕龙光同朝为官又是同乡,二人交谊深厚且都十分重视教育,遂各在家乡建一个以对方名字命名的书塾,以互相勉励村人族裔习修文武,成就了一段“龙凤呈祥”的佳话。
时至今日,皇思扬古围村中仍有多座书室旧址保存完好,包括龙光书室、关西学堂、养山正房等。从圣旨牌坊穿过,往左侧前行便来到龙光书室。“石渠阁回,文选楼高”——正门两侧可见一对黑字红底对联。书室内院落一角竖立着一座约三米高的石柱,正面似笔,反面如矛,宣扬皇思扬“崇文尚武” 的教育理念,被当地村民称为“石笔”。
▲龙光书室由萧凤来主持修建(翻拍)。
龙光书室门外的空地上,立着多对造型古朴的功名旗杆夹,十分引人注目。据考证,古代村落宗族有人考取功名,就会立起功名旗杆,并在其上标注年号科名,以策励族裔后世读书进仕。龙光书室前的功名旗杆夹数量众多,见证了皇思扬古围村崇文重教、文武兼尚,数百年来人才辈出,科甲联第的历史荣光。据记载,皇思扬古围村鼎盛时期可谓“书香满城”,村中子弟考取了20多位进士、举人,官居二品至六品。
专题 更多 >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