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4月11 星期五 05:52:02

古村格局按“设治防御”体系而建

发布时间:2023-01-02 11:45

回溯历史,皇思扬古围村始建于明朝,于清朝中期形成规模。综合《惠州府志》《归善县志》等史籍资料考之,明朝时期,萧、杨、许、郑等姓族人从闽南地区迁入皇思扬所在地,各族各姓自此开基奋斗,经过数百年繁衍生息、筚路蓝缕、悉心经营,各姓各族逐渐聚族成寨,开启皇思扬古围村的数百年荣光。

▲“圣旨牌坊”气势雄伟。

皇思扬古围村在建筑设计、格局规划上颇有讲究,从房系、姓氏划分,到天文、地理因素,村裹的一砖一瓦、一水一桥皆可找到古人智慧的痕迹。为加强村内防御功能,村人修筑起了坚固的围墙和城门。整体来看,古围村的建筑格局按“设治防御”体系而建:四周以房屋为屏,以屋连屋、墙连墙的形式将村落围蔽,村内上百座建筑民居紧凑相连,居住人口最多可达数千人,堪称“大围村”。

古村城郭分外城和内城,外城由东、西、南、北门和围墙连结民居组成,民间房屋的外墙往往不设窗而布枪眼;内城由四姓民居分别筑墙围成,再以鹅卵石铺道连接成一座座具有浓郁岭南特色的四合院。

不少人在游览过程中产生疑惑,为何古围村中池塘、水渠如此之多?渠水流畅,不闻水声——这背后其实是皇思扬开基先祖为解决村中排水问题而设计的体系。据介绍,村中通过纵横交错的明沟暗渠收集雨水、污水,将其导入大大小小十多口池塘,继而排入沿村小沥,最终汇入西枝江。古人以水为财,这种融合实用功能和风水讲究的排水系统设计,在数百年前可谓颇具前瞻性。

清朝时期,皇思扬逐渐进入发展鼎盛期,这与村中的“大人物”萧凤来息息相关。乾隆年间,萧凤来考中武进士,入仕后官居二品,战功卓著。据当地村民介绍,萧凤来为官清正、好善乐施,深受同僚和百姓的敬重。随着萧凤来入仕,皇思扬也进入了大兴土木时期。

▲皇思扬古围村城门楼。

据考证,随着萧氏家族和村中各宗族发迹兴盛,村中进士第、翰林第、大夫第、都尉第等大批宅第、建筑相继建成;大学堂、龙光书院、登云书室、关西学堂、养正山房等读书育人的书塾书室先后涌现;协天宫、关爷庙、北帝庙、观音庙等一批寺庙及大小家祠也应运而成……这些古迹古建背后,流传着引人入胜的人文佳话。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