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人才公寓”,香港全力抢人才

2022-12-24 11:46

郭凯杰、邝荞析

受疫情及经济等因素影响,一些人选择到外地生活。政府资料显示,过去两年香港流失14万劳动人口,无疑对香港经济发展造成影响。

面对人才流失问题,行政长官李家超在任内首份施政报告中提出一系列措施向世界各地的顶尖人才招手。然而,香港该如何“抢人才”?又如何避免本地及在港的各地人才被人抢走呢?

施政报告提出成立“人才服务窗口”、在各驻内地办事处和海外经济贸易办事处设立“招商引才专组”、推出“高端人才通行证计划”,以及优化各项签证计划等,希望可以招纳贤士。不过,这些新措施能否发挥“抢人才”作用呢?譬如说,设立“招商引才专组”在内地和海外积极招揽人才和企业到港。然而,特区政府并没有为增加相关办事处和经贸办的经费或人手,也更没有为专组每年需吸引多少企业或人才到港设定KPI。

各个经贸办本身主要依靠隶属的投资推广署人员到外宣传,吸引投资者到港;在没有额外的经费或人手的前提下,经贸办的工作人员又欠缺引才的相关经验,很难凭一己之力吸引大量企业或人才驻足香港。再者,经贸办的驻守人员数目不一,例如驻新加坡经贸办只有7名工作人员,而驻布鲁塞尔经贸办则至少有19名工作人员。既然各经贸办之间的资源存有差别,那么它们需要递交的“成绩表”又应该一视同仁吗?政府并没有表明要从哪些地区重点“抢人才”,容易令负责人员感到无所适从。

即使找到了海内外人才,当政府真正去游说对方来港发展时,能列出甚么优势吸引人才?更重要的是,有甚么原因可以诱使他们在这里落地生根?

要挽留人才,不外乎安居乐业。众所周知,香港房价在世界上数一数二,远超出普通家庭可以负担的程度。团结香港基金的调查发现,在有意离港的受访外来人才当中,超过六成指出他们想离港主因是居住环境不佳。

笔者认为,特区政府不仅要为外来人才提供相宜的住屋选择。香港现时只有科学园的“创新斗室”人才公寓项目为外来人才提供500个宿位,而且仅限于园区内或潜在的合作企业员工,远远不足以支援到港发展的专才。为确保人才不用长期“捱贵租”,可考虑扩大现有人才公寓的服务范围,以低于市价的租金租予专才等方式为人才留港提供诱因。

解决了安居,还有乐业要考虑。香港拥有低税率和成熟的自由经济体系,但由于其产业结构单一,不少新兴行业仍然处于起步点。成熟产业如金融业、贸易及物流业等不难找到愿意来港发展的人才,然而新兴产业如艺术科技、创新科技等则可供人才发展的空间暂时较少。

政府资料显示,四大支柱产业占本地总生产总值约六成,而创新及科技等新兴产业则仅占本地总生产总值1%,影响到香港整体发展。国家“十四五”规划支持香港建设国际创新科技中心,但本地创科产业规模远比不上深圳,企业数量、产业链完整性亦不够强大,对于创科人才吸引力自然有限。

故特区政府需要为专才提供良好就业前景和多元发展机会、通过评估不同行业人力需求而制订相关产业政策,确保香港未来有足够人力资源支撑各新兴行业发展。

政务司司长陈国基早前表示计划每年输入35000名人才来港,希望2025年则可以填补现在的劳动人口空缺。笔者期望政府多管齐下,订立更清晰的“抢人才”目标及方针,增强世界各地人才来港发展的信心,并想方设法挽留到港人才,扭转人才流失的情况。

作者分别为团结香港基金助理研究总监、团结香港基金助理研究员

原标题:政策思考/设“人才公寓”全力抢人才

来源:大公报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