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时代的发展,西方铅印技术逐步普及,更高效精准的机器冲击着传统手工印刷业。“刻书技艺”对于那时的马冈人来说仅是一门谋生手艺,当市场不再需要时,大部分人自然而然选择转行。到了20世纪30年代,马冈刻书雕工仅剩30余人,马冈木刻雕版业也逐渐没落。
顺德作家协会主席吴国霖在2004年时辗转找到彭桂婵,从而了解到沉睡多年的马冈刻书技艺。然而,由于当时彭桂婵已年近九旬,无法再把技艺教授给年轻人。
▲马冈村举行年味版画体验活动,在增添节日气氛同时,让亲子们体验学习版画制作技艺。
2015年,仅存的马冈木刻雕版传人彭桂婵逝世,已无人懂得最传统的刻书技艺,马冈传统技艺遭遇断层。
作为顺德本地人,吴国霖希望能恢复这一传统技艺。他认为,马冈刻书是马冈村民代代相传的农耕文明的智慧结晶,保育马冈版画能唤醒市民大众内心深处的历史文化认同与自信心,重新认识传统文化所蕴含的现实意义,有助于保持文化的多样性,促进乡村的可持续发展。
▲马冈村开展暑期版画兴趣班,通过教学粉印版画,激起孩子们对版画学习的兴趣。
“刻书或许再也派不上用场,而刻书中的插图,也就是传统的木刻版画,仍然以顽强的生命力活跃于艺坛。”2008年,吴国霖在容城艺术馆成立了马冈版画工作坊,希望通过版画来保存刻书技艺,开始尝试复刻马冈版画,然而千差万别。“刚开始我们并不懂雕刻的刀法,往往是乱刻一气,刻出来之后一印刷,发现和原本的样本完全不同。”经过十多年摸索尝试,工作坊的老师们制作出来的版画越来越像模象样。
▲小朋友制作的马冈版画在马冈家风馆展示。
画展、研讨会、公益班、著书出版……马冈版画在一众本土文化人的努力下,得到越来越多关注和肯定,2020年,“马冈刻书技艺”获评为第八批顺德区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曾被遗忘的本土技艺又燃起“复兴之火”。
专题 更多 >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