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厨师地位相当高

2022-11-02 16:47

中国人一向喜欢吃,留下了很多关于吃的故事。譬如吃遍大江南北的苏东坡;因一碗甲鱼汤而谋反的公子宋;因吃而辞官的张翰;到处吃喝玩乐的乾隆皇帝;沉迷美食不能自拔的朱高炽……

古代有一个这样的比喻:有君必有臣,就好像有吃饭的人,就一定有厨师一样。那么,古代厨师的地位,是低人一等还是受人尊重的呢?来看几个故事。

古代将以烹调为职业的人称为庖人。华夏人文初祖伏羲,创立八卦,开辟了中华民族的文化之源。同时教民作网渔猎,驯养野兽,也就是家畜的由来。厨人出身的他,还以职业取名,称为“庖牺”或“伏牺”。

老子说过,治大国若烹小鲜。无独有偶,中国目录学鼻祖刘向也说过一段这样的话:一个国君好比一个美食家,大臣们是厨师,有的善屠宰,有的善火侯,有的善调味。肴馔不会不美,国家不愁治理不好。此话说得好。

伊尹,商代汤王的妻子陪嫁奴隶,厨师出身,以烹饪原理,阐述安邦立国的大道,辅佐汤王推翻夏桀的统治,奠定了商王朝的根基。

商王武丁也曾赞美他的宰相傅说,是酿酒的酵母,调羹的盐梅。同样是以厨事喻治国。

因厨艺高超,而得以进入仕途,得高官厚禄者也不少。

古代歌谣“灶下养,中郎将;烂羊胃,骑都尉;烂羊头,关内侯”,说的就是汉代更始帝刘玄,授封功臣官爵者中,有许多膳夫庖人。

北魏洛阳人侯刚,出身贫寒,因善烹饪而出入宫禁,官至尝食典御,后来进爵为公。

这些“吃”的故事,不过是历史的小插曲,还有涉及保命陞官的呢。

毛脩之当了北魏的俘虏,因为一碗羊肉汤,不但没有被杀,还被武帝拓跋焘封为太官令,掌管宫廷膳食。由步兵校尉升到散骑常侍,再到将军。

唐代越州观察使刘汉宏被追杀时,装扮厨师,换了服装,手持厨刀,高喊他是厨师,结果蒙混过关,免于一死。

县令陆存被王仙芝起义军逮捕后,也诈言自己是厨师,捡回一条命。

可见古代厨师的地位是相当高尚的。

不过厨师广泛受尊重,名人的功劳也很大。明代宰相张居正回家葬父,一路上地方官拿出了无数山珍海味招待他,他却一点也看不上,觉得无处下筷。直至一个叫钱普的无锡人,做了一道吴地风味的菜肴,张居正才大赞:我到了这个地方,才算真正吃饱了肚子。从此吴地风味的菜肴身价倍增,广泛传播,吴地厨师也被招寡殆尽,佣资不菲!

至于“君子远庖厨”一语,不是因为庖厨是下等人,甚致是小人,而是源自孟子和齐宣王的谈话。

说君子的仁慈心,是看到飞禽走兽活着就不忍心看见他们死去。听到他们临死的悲鸣就不忍心吃他们的肉。所以君子总是把厨房建在较远的地方,以免看到宰杀禽兽的场面。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