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景帝请周亚夫吃饭寓意深

2022-10-24 16:06

汉景帝刘启饿死了平定七国之乱的首功之臣条侯、太尉、丞相周亚夫。这顿导致周亚夫后来的饿死的宴席,《史记》和《汉书》的记载都基本一致:汉景帝请刚刚因病辞去丞相职务的条侯周亚夫吃饭,但是却只给他上了一块大肉,而没有上匕首和筷子——汉朝的皇帝无论是住房条件还是饮食花样,都不如现在的白领阶层,跪在地上吃饭,吃的东西除了炖(烹)就是烤(炙),可能还有少量肉酱。

因为是分餐制,所以都是一人一个小地桌,面前摆着原汁原味的大块烤肉或煮肉。周亚夫发现了自己要想吃到桌子上的肉,就只能用手捧起来整个啃。于是这位沙场老将转行的宰相发怒了,他回过头去命令大堂经理赶紧给自己取筷子来。

皇帝请病休的丞相吃饭,主管宴席的官员当然不会忘记上筷子,这肯定是刘启事先的安排。看着一脸不快的周亚夫,刘启笑眯眯地开口了(视而笑曰):“此(《汉书》此处有一个‘非’字)不足君所乎?”

看着笑眯眯的皇帝刘启,条侯周亚夫又惊又气,他摘下帽子俯首道歉,刘启请他平身,这老先生并没有坐回小饭桌前(俯首道歉是要“避席”,也就是在桌子旁边行礼),而是站起身来扬长而去——这就不合规矩了。看着周亚夫远去的背影,汉景帝刘启收起了笑容:“此怏怏者非少主臣也!”这场宴会不欢而散,这对君臣也从此恩断义绝。

不设匕箸只是表象,刘启和周亚夫的矛盾由来已久,此前发生的两场冲突,让汉景帝很没面子,也让周亚夫憋了一肚子气。

刘启要废栗太子而立刘彻,周亚夫坚决不肯同意(亚夫固争之);窦太后主动提出要把刘启的舅哥(皇后兄王信)封侯,这是搞好婆媳关系的一个善意举动,但周亚夫还是坚决反对:“窦太后曰:“皇后兄王信可侯也。”上曰:‘请得与丞相计之。’亚夫曰:‘高帝约非刘氏不得王,非有功不得侯。不如约,天下共击之’。今信虽皇后兄,无功,侯之,非约也。”上默然而沮。”

不同史料对此事的记载大同小异,这就是“疏不间亲”成语的由来。周亚夫是盖世名将,对这种朝堂权谋之术一窍不通,所以严格一点说,他是个好将军,但绝不是一个好丞相。像萧何曹参陈平那样的丞相,是绝不公开跟皇帝顶牛的:皇帝和丞相意见不一致,以皇帝意见为准,丞相有意见可以保留,也可以私下里商量,在事情涉及皇亲国戚的时候,丞相一般都是采取回避态度。

周亚夫介入了天子的骨肉亲情,这是很不合时宜的,所以汉景帝刘启只给周亚夫上了一块大肉而不上匕箸,是用意极深的:我们母子兄弟的骨肉关系,外人最好别用匕首和筷子分离、搅合!

如果周亚夫明白了皇帝这一番苦心,就会免冠道歉:储君册立,官爵封赏,在君一人,臣子妄言,罪过罪过!

朝堂就是江湖,话语机锋险与刀光剑影。周亚夫驰骋沙场指挥若定,但是在朝堂权谋之争中,简直就是一只撞了南墙也不回头的菜鸟。

这场没有筷子的宴席,成了将星陨落的起点,而这场悲剧的酿成,似乎刘启和周亚夫都有一些责任:强势的丞相和强势的皇帝起了冲突、产生了无法消除的隔阂,最好的结局,就是丞相死而家不灭。

于是周亚夫绝食而死,刘启也没有赶尽杀绝:“景帝乃更封绛侯勃他子坚为平曲侯,续绛侯后。十九年卒,谥为共侯。子建德代侯,十三年,为太子太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