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天殊未晓,风雨正苍苍。”基于模型测算,本轮人民币兑美元实际有效汇率贬值出现在今年2月底,与之相伴,中国上半年出口贸易延续了去年强势势头并保持双位数增长水准。但受人民币相对一篮子货币持续走强的影响,这一效应正在弱化。未来几个月,考虑到全球不确定性深度积聚,中国外贸压力还将持续释放。
首先,美元强势升值背景下,人民币汇率变化对出口增长的正面影响渐趋弱化。一方面,受到能源危机,地缘动荡及金融市场不稳定性的影响,9月初欧元兑美元已跌至0.987的新低水准。另一方面,由于日本央行坚持宽松货币政策以及美联储强势的鹰派姿态,日圆贬值幅度大幅抬升。人民币兑美元实际有效汇率的变化要明显小于其他主要出口经济体兑美元变化,导致了中国出口耐用品(以中间品和资本品为主)相对其他主要出口国的商品价格显著抬升,出口经济体间的价格竞争效应传导影响了中国淨出口的增长。此外,尽管8月底以来人民币兑美元贬值进一步加速,但造成这一变化的核心原因仍来自于美联储的加息预期。因此,日圆和欧元的实际有效汇率阶段性与人民币贬值保持同步,这直接对冲了本币兑美元贬值对本国出口拉动的正效应。
其次,全球外需羸弱(主要为欧元区及东盟国家)将进一步拖累企业新出口订单。考虑到高通胀影响下,全球货币及财政政策的同步收紧,气候异常和能源危机对经济供应端的持续干扰,以及全球疫情反弹的不确定性仍存,全球整体外需转弱将对中国出口造成一定负面影响。
从三个数据来看,当前全球外需正在发生快速转变:一是中国PMI(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数据,无论是财新制造业PMI还是统计局的官方制造业PMI,新出口订单资料在6月衰退收窄后未能进一步扭转疲弱局势,7至8两个月衰退反而持续加快。其中,中小企业新出口订单量在7月显著收缩,反映全球气候异常和能源危机下,总需求开始实质性转弱。二是结合历史数据,发现OECD(经合组织)国家加权平均GDP增长对中国淨出口同比增长的弹性系数为3.3,反映了外需变化对中国淨出口增长呈现显著正相关。考虑到OECD成员国主要以欧洲国家为主,而欧元区预计三季度GDP将回落至1.5%的上下水准。因此,经济压力下行将促使总需求转弱,拖累中国淨出口增长。同时,韩国的出口增速作为全球出口增速的领先指标,同样反映了全球外需将在未来一至两个季度出现快速下滑的可能。三是东南亚国家经济增速转弱将拖累中国出口贸易。东盟作为中国最大的交易伙伴,对中国制造业商品长期存在较高的依赖度,但由于美国强势加息及全球能源危机的价格传导影响,导致东盟国家经济下行压力正在逐渐放大。
最后,伴随着全球供应链压力释缓及价格因素阶段性消退,全球主要经济体对中国出口的依赖度有所降低。上半年受到疫情和地缘影响,供应链瓶颈问题造成欧美国家更多开始依赖对中国的进口。但随着欧美放开疫情管控,欧洲供应链体系加快恢复。进入夏季,能源短缺的威胁导致欧元区不得不加快自身能源供应建设。欧元区对美国能源进口的依赖也有所加大,这进一步刺激了美国局部能源供应瓶颈的恢复。随着7月全球供应链压力的显著下降,预料欧美对中国商品的整体进口依赖将下降。
与此同时,中国疫情反弹导致大城市间铁路和民航客运量有所下滑,尤其是国际海运自今年4月以来首度同比负增长,国内贸易端供应链瓶颈压力部分性制约了中国出口竞争力。从产品结构来看,尽管东盟和欧洲对中国在部分具体产品上的依赖度仍然很高(例如,欧元区对中国光伏类产品及化工产品,东盟国家对中国电子电器及化工产品),但是部分出口产品优势无法完全对冲总需求弱化的整体影响。与俄乌冲突对欧元区能源价格影响不同,能源危机和气候异常具有普遍性,价格因素对全球贸易条件的传导影响在主要经济体间具有一定同步性。因此本轮价格因素给中国带来的出口“比较优势”并不显著。
原标题:实话世经/中国外贸压力持续释放
来源:香港大公报 作者:工银国际首席经济学家董事总经理 程 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