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4月17 星期四 00:38:27

开家塾教育风气之先,修书著述影响深远

发布时间:2022-09-23 13:56

韩氏子孙之所以能够科举起家、人才辈出,离不开家中千万卷的藏书,也离不开浓厚的家塾教育风气。因此韩氏族人崇儒尚礼,多有游学各地、著书立说者,影响深远。

开家塾教育风气之先的可能是韩棨次子的韩孟远,他坚持“课督诸子孙独严”。可以说,这是韩氏一族的精神内在。韩日缵传承家风,兴建学校,教育子弟,“择地构义塾以训族子弟,中为讲堂,颜曰‘敦本’”“修族谱条例家规,一门肃然”,明末韩氏“建书院曰文蔚堂,日与后学商榷,诗文处家,宽猛互济,兄弟怡怡有礼,接人谦抑”。韩日缵以善教闻名,其对子女的教育甚严,“教训日从严,道义日已康”。自幼受到严格的家庭教育和良好的文化熏陶,长子韩宗騋(函可)“性近禅宗”,年少时就“好吟咏于诗,独喜杜少陵”,并立下了匡济天下的大志,即“才高气盛,有康济天下之志”。

w2a

韩氏族中珍宝《意中幻肖图》中展示了少年时的函可聆听父亲韩日缵教诲(翻拍)。

函可长期在辽东地区活动,对经文的演讲析理透彻,深入浅出,史书称其“令四辈皆倾”,声名远播。他先后在当地有名的广慈、大宁、永安、慈航、接引、向阳等名寺中主讲佛经。他在七座道场中,收徒达六七百人,讲稿被整理汇编成《千山语录》,在海内外广为流传,甚至远至日本、朝鲜等国。函可自此被奉为塞外佛教传经第一人,被尊为关外禅宗鼻祖。

他还组织了东北第一个文学组织“冰天诗社” ,写了大量现实主义诗篇,诸如咏叹八旗官庄喂马奴仆的《老人行》、避难出家的《老僧》、被折磨而死的流人之《苦无岸先》以及揭露后金贵族暴虐本性的《送梨》等,从不同角度反映社会底层民众的苦难。

韩日缵的堂兄弟韩晃任浙江青田知县期满后,回到家乡,闭门不出专心著述。其中《罗浮野乘》被《四库全书》存目;韩晟被史志称为“方严易直,笃孝友。性嗜古学,坟典小说,无不淹贯”。他十分注重家庭教育的学者,生下如璜、如琰两个儿子后,一直把儿子带在身边亲自督教。良好的家教使韩如璜、韩如琰兄弟接受了人生最重要的思想启蒙,后在抗清保明的战场上以身殉国。

w2b

韩荣光为族中珍宝《意中肖幻图》题诗(翻拍)。

清末韩荣光更是以诗、书、画“三绝”于世。他在岭南书画界很知名,《广东美术史》《岭南书法史》《岭南历代书法名家》等专著均有专门章节评述。据记载,韩荣光不拘泥于某家某派,而是兼容并蓄,以二王为宗,大量涉猎怀素、苏轼、黄庭坚等个性鲜明的名碑名帖,融会贯通,逐渐形成笔致峻利、雅秀高逸的风格图式。他是现在所见有书画作品传世、活跃于惠州地区的最早的书画家之一,香港中文大学文物馆、广东省博物馆、广州艺术博物院等地均藏有其山水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