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区街头都有弃置车辆。
弃车随处可见,新上任的政务司副司长卓永兴上月初“暗访”土瓜湾后巷,发现有关乱象,明言决心解决问题,运输署随即称拟立例监管,意外提升“劏车场”业务,但“弃置黑点”仍数之不尽;汽车业界怨声载道,认为政府无提供场地给市民处理弃车,加上条例牵连甚广,对于疫下受苦的运输业,以及一众车辆收藏家更是“无理”。即使署方及后“补镬”,称部分情况可获豁免,仍难以平息众人怒火,狠批当局“离地”,做事欠周详考虑。
运输署拟定的新规例下,车主若两年内无续牌、取消登记或取得豁免,即属违法。消息一出,车主们“闻风丧胆”,更令回收电单车公司的生意回升。“369电单车拖运服务公司”负责人阿熊表示,以往一个月只处理4、5辆电单车,惟近月回收架次飙升至平均一星期10辆,“署方频密张贴警告,车主会惊!”
虽然政府连日执法,阿熊出巡拖车仍然发现数之不尽的弃置黑点,更不时向记者报料,“牛池湾永定道近威豪花园、豉油街近甘霖街的电单车位、牛头角定富街一带后巷……观塘道外面都有两架瞓低咗,贴晒纸都无人清理!”其中,黄大仙翠凤街后巷有逾十辆电单车闲置已久,大多被除去车牌,尘土盖满。
“乡村扩展区”沦弃车黑点
事实上,现时锦田、元朗一带有大量“劏车场”,惟不少“铁骑”反映,曾遭车房拒绝“劏车”,因电单车零件的二手市场利润微薄,而且回收工序繁复,须妥善分开塑胶、铝和铁,加上人工成本等,一般回收场都不愿处理。阿熊笑言,曾听过行家收车后“嫌麻烦”,打算“推埋山边”了事。
民间组织本土研究社日前亦发现,元朗虾尾新村的“乡村扩展区”沦为弃车黑点。成员Caesar表示,对比往年Google地图街景,不难发现该地自09年起,已泊满废弃车辆,却没有纳入元朗区的“跨部门联合清理行动地点”。研究社认为,政府不乏线索追查车主,却以“难以追查占用人身分”为由,放弃跟进,实在难以服众。
据了解,政府曾于火炭、大角嘴等地设立弃置车辆收集中心,为欲弃置废车的车主提供服务,但宣布淘汰欧盟柴油商业车辆、容许车房登记成为合资格拆车商后,便关闭中心。香港运输物流学会交通政策委员会委员陈嘉朗形容,“现时情况等同市民要自己处理废物,但根本没有垃圾桶!”
柴油车不受惠“一换一计划”
香港汽车会会长李耀培也说,“劏车房”不如旧日风光,即使仍有运作,大多已经饱和,无法再容纳更多废车,加上现时“一换一计划”只限换电动车的车主才可退税,其他车主根本没有诱因“劏车”。
根据申诉专员公署报告,以及本报向各政府部门查询的资料,全港已登记车辆在11年至20年期间,由70万辆增长至92万辆,当中共有逾10万辆电单车及私家车,因没有有效行车证,而不能在道路上行驶或使用。而在16年至21年期间,运输署每年平均引用《登记及领牌规例》,取消逾1400辆电单车的车辆登记,但目前香港没有规定车主必须为已登记的车辆领取牌照。
疫下生意淡 “搵食车”无续牌
而今年上半年,地政总署接获逾350宗弃置车辆投诉,警方在今年截至上月为止,更接获780宗相关投诉。
李耀培批评,过去20年,政府跨部门处理废弃车辆未见成效,直言“源头是政府”,车主“无王管”,致弃车踪影处处。他认为,政府若立法应多作考量,举例有车主因为疫情,三年未有回港,自然无法进行续牌。此外,据悉不少新车卖出前都不会为车辆申领牌照。
疫情下无数专营巴士、的士和小巴,亦“流浪街头”,陈嘉朗透露相关车辆因生意淡薄而闲置,不续牌乃人之常情,举例港珠澳口岸和机场停车场,停泊多辆行车证过期的机场巴士等,“政府不应杀错良民!”
倡增首次登记或回收税
右軚汽车商会会长罗少杰坦言,虽然运输署曾承诺,若然车主作出“合理解释”,可获豁免,但他不讳言,立例只会惩罚守法者,同时加重各部门行政负担,“运输署将会收到成千上万的豁免申请书,为何要为50辆弃置车,搞500个,甚至5000个市民?”李耀培吁港府多留意实际情况,从长计议,又认为政府有必要周全考虑整个“劏车”流程,吁环境保护署关注后续发展,重开弃置车辆收集中心。
外界指,只要将汽车的底盘号码及引擎号码磨去,相关部门便无法查出车辆的持有人。温先生认为,立法或会变相推动有关行为,“荒山野岭没有闭路电视,有心弃置根本无法辨认。”他建议,可增加电单车首次登记税或回收税,“现时九成弃置车辆都是电单车,倒不如考虑跟弃置电器一样‘用者自付’,不是更有效吗?”
以上内容归星岛新闻集团所有,未经许可不得擅自转载引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