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莞共同聚焦“制造+创新”,增强珠三角核心区主引擎拉动力

发布时间:2022-09-11 17:15

e8d19bf393f156613241e6f19afcb2bd_681423da62

文件要求佛山助推珠江口东西两岸协同发展。图为位于南海千灯湖畔的广东金融高新区。 南方日报记者 戴嘉信 摄

4天内,两份重磅文件密集发布,再次让人们将目光聚焦到广东工业大市的发展上。

8月26日、29日,广东省委、省政府先后发布《关于支持佛山新时代加快高质量发展建设制造业创新高地的意见》和《关于支持东莞新时代加快高质量发展打造科创制造强市的意见》。

在全省布局中,“增强珠三角地区核心引擎的战略支撑”成为两市的共同使命。

“佛山和广州、东莞与深圳,与周边城市正逐渐形成一体化的都市圈,在这个趋势下增强佛山和东莞战略支撑有助于提升珠三角的核心引擎功能,进而为全国的都市圈、城市群建设发挥引领作用。”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特聘教授陆铭表示。

肩负新使命

增强珠三角核心区主引擎拉动力

省第十三次党代会报告提出,推动“一核一带一区”区域发展格局积厚成势,实现更高水平更高质量的区域协调发展,要把珠三角核心区打造成更具辐射力的改革发展主引擎。

从全省层面来看,除了广州、深圳两个全国一线城市外,不论是推动更高水平的区域协调发展,还是优化人口产业布局,都需要佛山和东莞两市能有更多担当作为。

“区域布局中发展重点的选择,不仅要看当前实力还要看未来潜力,这又体现在资源引力、科技动力、市场压力和管理能力四个方面。”广东省委党校原副校长、经济学教授陈鸿宇表示,广州和深圳工业发展进入成熟期,经济成本有所上升,这就在客观上产生引导经济要素向周边扩散的发展需求。

在2021年东莞地区生产总值破万亿元后,广东万亿级以上城市达到4个,与江苏并列全国第一。广州、深圳作为第一梯队,核心引擎功能愈加强劲。而佛山、东莞紧随其后,作为经济大市、制造业大市,两市2021年经济总量接近全省的1/5,规上工业增加值占全省近三成,可谓举足轻重。

站在万亿级城市起点上,上述文件要求,到“十四五”末,佛山、东莞地区生产总值力争分别达到1.5万亿元、1.3万亿元以上;到2035年,佛山地区生产总值力争达到2.5万亿元,东莞则实现在2020年基础上(2020年东莞经济总量约为0.97万亿元)翻一番。

陈鸿宇表示,珠三角正在从工业化成熟期进入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发展阶段,未来一要“强核”,就是增强珠三角地区核心引擎作用;二要“扩圈”,就是引导要素向佛山和东莞这样兼具发展基础和潜力的城市扩散,提升区域的整体竞争力。

文件针对佛山、东莞的基础禀赋和城市特点,分别“量身定制”了一套组合拳。

对佛山来说,文件给予“粤港澳大湾区西向门户城市”的发展定位,要求依托承东启西的区位特点,助推珠江口东西两岸协同发展,强化对粤西及西南地区的辐射带动作用。

具体而言,通过推动广佛全域同城化,支持两市携手打造广州都市圈;通过提升与深圳合作发展水平,实现“深圳创新+佛山产业”有机结合;通过深化与港澳合作,打造广珠澳科技创新走廊重要节点;通过与周边城市产业协同,引领带动珠江口西岸城市建设先进装备制造产业带。

至于东莞,文件则要求打造广深“双城”联结纽带,加快深圳都市圈建设,强化深莞战略协同、产业互补、交通互联,支持完善“深莞惠+河源、汕尾”区域合作机制。

同时,基于东莞贸易优势,文件提出建设国内国际双循环重要节点城市,支持东莞建设区域消费中心,积极参与沿海经济带建设,强化与珠海、佛山、中山等珠江口西岸城市的产业对接合作,加强与汕头、湛江两个省域副中心城市的交流合作。

 文件提出东莞要建设宜居宜业高品质现代化都市。图为松山湖华为欧洲小镇。资料图片

文件提出东莞要建设宜居宜业高品质现代化都市。图为松山湖华为欧洲小镇。资料图片

共同选择

强调产业高端化 注重数字化转型

佛山、东莞作为GDP万亿元的工业大市,制造业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此次两份文件不约而同聚焦“制造+创新”:佛山要“推动产业创新和科技创新协同发展,建设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制造业创新高地”,东莞则将以“科技创新+先进制造”为抓手,建设粤港澳大湾区前沿科技创新成果策源和转化主阵地。

在实施举措上,两市也有很多相似之处:都强调产业高端化,提升产业链现代化水平;都注重数字化转型,其中佛山打造制造业数字化转型示范城市,东莞则构建工业互联网产业生态;都强调制造与服务的互相支撑,佛山提出推进服务型制造发展,东莞则加快发展工业设计等生产性服务业。

北京大学科技开发部前部长、松山湖材料实验室常务副主任陈东敏认为,两市可以更好借助华为等企业在数字化方面的优势,通过龙头企业带动,实现智能制造的云端计算,“把海量数据运算放在‘云’上,加上用边缘计算,可以打造更高效信息化水平的工业系统”。

在文件中,两市都强调创新与产业的紧密结合,但又各有侧重。

佛山更注重增强“微笑曲线”两端的研发和品牌对制造环节的支撑能力,比如,鼓励研发设计、文化创意、电子商务等服务型企业向制造环节拓展。在创新领域,更强调“技术创新”的重要性,鼓励龙头企业牵头建设行业技术创新平台。

东莞产业对外贸的依赖度更高,此次提出推进内外销产品同线同标同质发展,增强“东莞制造”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在创新领域,更强调“源头创新”,借助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等重大创新平台的优势,聚焦前沿科创成果的转化。

“东莞在前沿研究领域有很多现代化科研设施在加快建设,有望在科研‘源头’产生很多重量级成果。”陈东敏表示,这些建设是与东莞产业升级的需求相适应的,接下来应利用好这些设施和平台的创新外溢作用,加快科学研究基础设施向企业开放的步伐,使得基础研究、人才培养等与产业发展需求更好结合,形成良好的产业创新生态。

在成果转化方面,两份文件都致力于从制度创新入手,充分激发人的主动性、创造性。

比如,佛山提出探索建立充分体现知识、技术等创新要素价值的收益分配机制,探索赋予创新人才更大技术路线决定权和经费使用权;东莞将建立健全科技项目遴选、经费分配和成果评价机制,深化科技成果使用权、处置权和收益权改革,两市还都将支持研究赋予科研人员更大的人财物自主支配权。

陈东敏认为,一方面,要实现高质量发展必须有足够优惠政策吸引优秀的创新人才,提升企业创新能力,另一方面,要推动多元化资本要素满足创新过程的资金需求,并不断降低创新成本,提升创新效率。

以人为本

新型城镇化更宜居更智能

两份文件都将加快建设高品质现代化都市作为目标,其中,佛山要建设高品质现代化人文都市,东莞要建设宜居宜业高品质现代化都市。

文件提出,佛山要探索建立基本公共服务与常住人口挂钩机制,有序集约建设“城市大脑”“城市智能综合体”,打造新型智慧城市和韧性城市;东莞打造高品质现代都市新空间,建设数字城市、智慧城市、韧性城市,还将创新外来人口参与社会治理的方式,探索外来人口众多的特大城市社会治理现代化“东莞经验”。

“推进外来流入人口的市民化,关键就是提供更好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陆铭表示,要避免出现外来人口来到城市工作却难以享受到城市公共服务的问题,特别是在教育领域,要在土地空间等方面做好规划。

公共服务做加法,愈加稀缺的“土地”资源则要在集约利用中找增量。

佛山提出,探索利用土地征收成片开发、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农村建设用地拆旧复垦等手段破解土地权属及利益壁垒,还将探索“三旧”改造土地使用权置换配套改革。

东莞则将探索高开发强度的城市建设用地规模管理路径,开展“产业标准地”改革,建立二、三产业混合用地制度,还将完善政府与企业混合成因的闲置土地盘活新机制。

“佛山和东莞区位优越,可以与邻近中心城市的现代服务业、科技创新等结合推动制造业发展,这就会面临土地方面的制约。”陆铭表示,除了两市自身提升土地利用效率之外,还可以从都市圈一体化发展的层面,在土地的供应总量、结构、布局等方面进行整体安排,满足佛山、东莞制造发展和人口流入的需求。

省委、省政府支持东莞打造科创制造强市新政引发科学家、企业家热议——

坚定不移做优科技创新 做强先进制造业

“新政策提供了新的参考坐标,有利于东莞进一步凝聚共识、着眼长远进行科研及产业布局。”8月29日,中国科学院院士、松山湖材料实验室主任汪卫华在接受南方日报采访时表示。

8月29日,省委、省政府正式发布《关于支持东莞新时代加快高质量发展打造科创制造强市的意见》(下称《意见》),在东莞的科学家与企业家中引发强烈反响。大家纷纷表示,政策契合东莞战略目标与实际,将有力推动东莞做优科技创新、做强先进制造,迈上高质量发展新台阶。

有望产出更多重大原创科研成果

《意见》提出,支持东莞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前沿科技创新高地,完善创新体系,优化创新生态,提升创新能级。

“新政策提出依托松山湖材料实验室,建设新材料研发制造生态圈,为我们下一步工作开展提供了新的参考坐标。”汪卫华表示。

松山湖材料实验室成立四年多来,探索形成从前沿基础研究、应用基础研究到产业技术研究、产业转化的全链条创新模式,构建起新材料研发与制造相互牵引促进的良性循环。

“实验室能不能建得好,还取决于在体制机制上能不能够实现真正的创新。”汪卫华表示,东莞和松山湖拥有良好的产业配套、灵活包容的政策支持,这些都有利于优秀创新团队在此处聚集发展。新政策进一步明确支持松山湖探索开展科技创新体制改革,打造科技成果转化基地,这与实验室的发展需求深度契合。希望东莞以新政策出台为契机,打造更具影响力的新材料研发制造中心。

“新政策特别提到要强化源头创新能力,这对东莞加快打造科创制造强市非常重要。”中科院高能所副所长、东莞研究部主任陈延伟认为,《意见》具有较强的系统性、针对性,既关注发挥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等重大创新平台引领带动作用,又强调完善科技创新与成果转化体制机制,有利于进一步为创新松绑,推动松山湖科学城集聚更多一流大科学装置与一流高水平人才,产出更多重大原创性科研成果。

陈延伟带领的散裂中子源团队,当前主要工作与《意见》中提及的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粤港澳联合实验室建设、硼中子俘获治疗(BNCT)项目建设等紧密相关。“团队将用好省委、省政府的政策支持,进一步聚焦‘四个面向’,不断强化对大湾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先行启动区建设核心支撑作用,助力东莞加快打造科创制造强市。”

推动企业持续强化创新驱动能力

打造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示范区是《意见》部署的另一项重点任务,省委、省政府支持东莞坚持以先进制造业为根基,推动产业创新升级,加快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构建多元支撑的产业体系。

“《意见》对于东莞全面融入广东制造业立省的大战略、推进环珠江口‘黄金内湾’协同合作,都具有重要意义,对企业科技创新是重大利好,让企业更有信心在创新方面加大投入。”东莞市工商联主席、马可波罗控股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黄建平表示,“企业将以创新为第一动力,持续强化创新驱动能力,努力成为东莞市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的代表。”

《意见》提出大力发展数字经济、现代服务业,推动更多产业进入价值链中高端。在培育数字产业方面,将构建工业互联网产业生态,推动产业集群数字化转型,加快制造业数字变革。同时,还将推动现代服务业与先进制造业深度融合。

对此,东莞先知大数据有限公司董事长余旸表示,这对于带动产业数字化转型和完善产业链具有重要作用,将为相关企业带来良好的发展契机,同时,高端科技创新人才加快聚集,将为企业输送大批科技优秀人才,带来发展红利。

余旸表示,企业将更好发挥数字技术对社会治理的支撑作用,抓住新一轮“科创制造”的重大机遇,在东莞打造科创制造强市中展现新作为、作出新贡献。

“看到这样的政策出台非常欣喜,这也说明东莞在全省发展大局中承担更大责任。”广东拓斯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吴丰礼兴奋地说。在他看来,依托优越的地理区位优势和产业集群优势,东莞已完全具备了打造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示范区的基础。

《意见》在人才、金融、交通基础设施、营商环境、公共服务等重点领域助力东莞高质量发展,并赋予了东莞部分省级经济社会管理权限。吴丰礼表示,这些有力的政策支撑,将吸引更多优秀的人才和企业在东莞打拼奋进,为东莞战略性新兴产业提供研发技术和产能支撑。

来源:南方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