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鸿章曾评价慈禧“或无大才”

2022-09-09 11:19

作为中国封建王朝历史中的最后一个朝代,清朝统治者们一直饱受人们的争议。可如果提到清朝最让人厌恶的一位统治者,那么绝大多数人的第一印象都会是慈禧这个人。纵观她的一生,除去祸国殃民,卖国求荣之外,似乎就没有做过任何对国家有利的事情。直隶总督李鸿章首次觐见慈禧的时候,也根本没有对慈禧有什么好印象。在回家与自己儿子谈话的时候,还用了八个字评说慈禧,眼光堪称经典。

1861年12月2日,慈禧通过辛酉政变设计逮捕顾命八大臣以后,成功将权力集中在自己手中。之后依靠曾国藩、左宗棠、李鸿章等汉族大臣,慈禧成功镇压太平天国、捻军、苗民等等,成功缓解清王朝的统治危机。

不仅如此,以“自强”和“求富”为国家发展方针,慈禧重用洋务派,外交上面没有吃亏,内部军事实力以及工商业也有很大提升。对于清王朝甚至中国的发展,慈禧在这一时期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

然而,1883-1885年,中法战争爆发,在清军少有能够取胜的情况下,慈禧依旧奴颜屈膝请和,让法国获得不少侵略利益。

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爆发,慈禧主战且“不准有示弱语”。可当有人提出停止颐和园工程,移作军费的时候,慈禧表示:“今日令吾不欢者,吾亦将令彼终生不欢”。

前线的将士们缺粮少砲,后方的慈禧依旧享乐不止。士兵们怎么也没有想到,本该购买砲弹的军费,现如今居然被挪用去过生日。

最终,尽管在接连失利的情况下,慈禧迫于朝野压力削减了60大寿的举办规模,但紫禁城内的宁寿宫,依旧灯火通明。直到这个时候,慈禧没有任何反思,反而选择继续享受。

更可怕的是,甲午战争结束,列强掀起新一轮瓜分中国的狂潮,慈禧将军权与人权都抓在自己手中以后对外表示:以中华之物力,结与国之欢心。

国家的实际统治者如此不堪,这样的王朝走向灭亡,完全就是情理之中的一件事情。

那么李鸿章作为晚清“中兴四大名臣”之一,在看到慈禧太后的第一印象究竟是甚么呢?事实上,在参拜慈禧并回到家中以后,李鸿章便给自己的儿子说慈禧太后:“似有韬略,或无大才”。如今看来,这八个字的评价,观点独到,眼光也堪称经典。

李鸿章眼中的韬略,其实就是慈禧在争权夺利方面的“天赋”。咸丰皇帝时期,慈禧便用各种方法接近皇帝,并最终为咸丰生下唯一的皇子载淳。这个时候的慈禧,心思不可谓不深沉。等待咸丰皇帝驾崩以后,太子载淳即位。可这个时候的载淳仅仅只有六岁,历史上著名的“垂帘听政”自然就是情理之中的一件事情。执政前期,慈禧与顾命八大臣争斗,利用帝后与咸丰帝的梓宫(皇帝的棺材)回京时候,顺利将国家实际掌控权牢牢握在手中。

与八大臣争斗胜利以后,慈禧又与同治皇帝争斗、与洋务派争斗、与主战派(与洋人武力抗争)争斗。慈禧取得一次又一次的胜利,可代价则是满清王朝甚至中国的发展,都受到极其严重的影响。

举一个简单的例子,原本清朝有无数机会能够在甲午战争之中战胜日本军队,可仅仅因为慈禧一人,胜利便转向失败。很多人或许认为那时的日本经历明治维新以后,已经逐渐崛起,可瘦死的骆驼比马大,清王朝举国之力,非刚刚起步发展的日本能够比较。

无论如何,结果已经无法改变。李鸿章所言,慈禧能够在内部争斗之中屡屡胜出,这便是“似有韬略”。可当她站在国家角度,为国家考量的时候,便彻底暴露出她的软弱、昏庸与无能,“实无大才”恰如其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