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持续反弹,政府宣布将疫苗通行证使用年龄下降至五岁,要求五至十一岁儿童须在十一月底前打齐两针,否则无法进入指定处所,包括食肆、图书馆及体育馆,希望借此推高接种率,以便更有效保障儿童健康。儿童打针最大障碍,主要源自家长对疫苗的疑虑,当局须加强解说释疑,并在执行上推出更便利措施。
现时市民进出表列处所时须扫描疫苗通行证,但十二岁以下儿童获豁免,港府昨天对此作出调整,疫苗通行证将涵盖五至十一岁儿童,分两阶段执行,五至十一岁儿童须在九月三十日前打第一针,若在三个月或以前已打了第一针,则须打第二针,并在十一月三十日前接种两剂疫苗,才可进入指定处所。当局同时缩短十二岁或以上人士接种第二针和第三针之间的宽限期,由原先的六个月缩短至五个月,并须于十一月三十日前打齐三针。
用数据证疫苗安全释疑虑
政府对儿童谷针,因第五波疫情儿童染疫人数大增,以三至十一岁为例,累计近九万四千人染疫,有三十八人出现严重或危殆情况,当中三十一人是从未打针,四人只打了一针。至于三岁以下儿童,累计近一万九千人染疫。今波疫情有八名儿童死亡,全部都未完成疫苗接种,凸显打针有助减低染疫后患重症及死亡率。
儿童染疫增加,与疫苗接种率不太理想有关。三岁以下儿童上月初才开始接种疫苗,迄今仅一成三人打针;三至十一岁儿童打了一针达八成一,打第二针仅六成七,至今仍有至少六万八千人未打过针。随着冬季流感将至,若情况仍没改善,届时恐怕有更多儿童染疫,需要入院治疗,加重公院医疗系统负荷。为此,当局决定降低疫苗通行证年龄要求,希望借此营造打针可为儿童生活带来更多便利,包括可在食肆堂食,到图书馆看书,在体育馆打球,促使家长尽早让子女接种疫苗。
家长不愿孩子打针,很大程度是误信网上传言,认为新冠疫苗是新生事物,不清楚对人体会造成甚么影响,偶尔有小朋友打针后出现心肌炎副作用,便觉得疫苗不安全。港府宜加强解说,援引本地和海外的科学数据来证明疫苗是安全可靠,科兴和复必泰疫苗在全球已有数以亿计人士接种,大多数只是出现针口位置疼痛、发烧等轻微副作用,出现严重副作用少于百分一。
当局亦应加强宣传,不厌其烦地传递不打针弊处多的讯息。本地和海外研究都发现,儿童没打针而感染Omicron变种病毒,出现嘶哮症、急性坏死性脑炎等并发症风险大增,需要服用强心药和大剂量类固醇,严重更可致命。美国截至今年八月为止,有逾一千四百名儿童染疫死亡,当中包括逾五百名五岁以下小童。染疫儿童康复后更出现长期后遗症,本港临床观察显示,有一成九儿童康复后出现长新冠,持续疲倦,记忆力转差,影响今后学业和正常生活。
打针助复常利益高于风险
不少家长指当局用行政指令限制子女的社交活动,损害儿童权益,明显是倒果为因。由于大家对新冠病毒没有抗体,只有靠打针才可提高保护力,学生疫下近三年被逼上网课,很多人只能上半天面授课堂,课外活动大减,不但影响学业进度,更令学童体重过胖数目比疫前大增一点八倍。家长若想子女能尽早恢复全日面授课堂,有正常课外和社交活动,便不应再犹豫,尽快安排子女打针。
事实上,当局亦明白到儿童没有手机,所以在实施疫苗通行证新安排时,容许以纸本或出示针卡二维码照片以兹识别,家长亦可透过医健通,或稍后更新版的安心出行展示自己及子女的电子针卡,尽量方便家长及儿童,毋须为孩子特意添置新手机。
为了子女健康和学业着想,家长不应再纠结于一些疫苗不实传言,而是相信科学,尽快带子女打针。若仍坚持己见,一旦子女染疫患重症甚或离世,届时便悔之已晚。
原标题:家长应相信科学,让子女打针保平安
以上内容归星岛新闻集团所有,未经许可不得擅自转载引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