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店铺一景》表现了城中商铺热闹欢欣的景象。
当我们谈论十八世纪西班牙艺术,总会想到画家哥雅(Francisco Goya,1746年至1828年)对于残酷世事的指戳。而与哥雅生于同年的另一位西班牙画家帕瑞特(Luis Paret,1746年至1799年)却时常被人遗忘。收藏众多帕瑞特作品的西班牙普拉多博物馆(Museo Nacional del Prado),早前便为这位洛可可风格艺术家举办个人回顾展,展出的数十件画作横跨创作者的一生,虽与今人相隔两百年时空,作品仍色泽鲜亮、情景生动,栩栩如在目前。
在巴洛克艺术之后,洛可可艺术于十八世纪开始在法国盛行,继而蔓延至西班牙等欧洲国家。洛可可风格强调华丽与繁复,画作设色艷丽,追求典雅与精巧,与文艺复兴时期素朴理性的风格迥然不同。活跃在洛可可盛行时代的帕瑞特,不免受其影响,作画以繁华鲜艳著称。然而,与较多描摹彼时贵族和上流社会生活的洛可可画家不同的是,帕瑞特虽然曾经受到西班牙王子器重而成为他赞助的画家,却并不会将所有笔墨都用来描摹宫廷内的精致生活。在他的作品中,除了贵族肖像画和风景画之外,亦有不少以俗世生活为主题的作品如《店铺一景》和《自画像》等。
帕瑞特被流放后重新被器重时绘画的《自画像》。
《店铺一景》创作于1772年,当时帕瑞特尚未受聘于西班牙王子,也未曾想到日后被流放远地的悲惨运命,故而画作风格欢愉甜美。如其名,画中呈现彼时城中商铺内一景,怀抱婴孩的女子正专心注视身旁女主人挑选新到货品,周遭店内众人各有各忙,一副热闹欢欣的景象,今天观画的你我,仿佛听得到画中人细声交谈,以及小孩嬉闹的声响。另一幅《自画像》则创作于1779年,当时画家熬过了波多黎各数年的流放生活,返回西班牙重新被宫廷器重,却不像当年那样天真烂漫,眼神和举止中多了内敛与沉实。虽说画作色彩仍艷丽鲜亮,却隐约透出历经曲折的沧桑,其间的微妙变化,于画家本人而言是苦,于创作而言,何尝不是一种启迪和激发呢?
以上内容归星岛新闻集团所有,未经许可不得擅自转载引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