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致敬王家卫,动态捕捉,逝去了的花样年华 – 黄子翔

2022-09-08 15:45

buz

《所有记忆都是潮湿的》,以刘以鬯的《酒徒》为灵感。

在2046年,花样年华早已逝去,没了树,没了花,没了忆记,未来的人怎样想象过去、重组美好?媒体创作及导演杨振业最新剧场作品《所有记忆都是潮湿的》,以刘以鬯《酒徒》为灵感,烘托王家卫《花样年华》和《2046》等元素及意象,又把动态捕捉技术(Motion Capture)搬上舞台,让虚拟与真实互相交涉。潮湿的记忆恐怕终将滑走,如果都是想象,你希望过去还是未来更美好?

“最初构思,其实是要致敬王家卫。”杨振业坦白道出是次创作原委,又说王家卫对他们那一代的文化艺术爱好者、创作人十分重要,甚至称得上是启蒙,“原来电影可以这样拍,可以这样讲故事,不需要很完整、错综复杂的叙事,只须呈现某些画面、感觉、意象、氛围,已经足够。他拍的电影,着眼点尽是人物关系。”芸芸作品中,他最爱《阿飞正传》,但这次无脚的雀仔没有飞上舞台,他本来甚至想试试做“《花样年华》里的《2046》”,但既然两者都是从刘以鬯的作品启发而来,何妨也追溯原点?

buz1

剧中两个时空互相想象、互相呈现。

buz2

杨振业的剧场作品,科幻、科技是重要的表达形式。

他于是抓住《酒徒》部分段落,又摘取《2046》某些意念,于《所有记忆都是潮湿的》呈现1962年与2046年两个时空——1962年一个作家写科幻小说,幻想一个未来世界,“以《酒徒》为基调,取出某些篇幅,真人演绎,是较传统的戏剧。”未来的段落则在一个Studio发生,他们正在拍摄上世纪六十年代故事的动画电影,以动态捕捉技术,尝试重现那个失落了的花样年华。两条叙事线,让过去与未来,互相想象、互相呈现,戏中有戏,也有意识流的趣味。而两个时空交错穿插,也似是《2046》某些叙事笔触。

未来世界,进一步全球暖化,没了树也没了花,一张木枱、一本书、一樽以木桶酿制的威士忌,变得很珍罕,“但未来的人科技发达,没了甚么,就发明代替品,于是人类又能继续生活下去。”但他强调,《所有记忆都是潮湿的》不是要哀悼甚么、缅怀什么,他更想探讨,“当没了一些东西,人与人怎样相处?”

剧名呼之欲出,“记忆”是全剧关键。杨振业说,记忆定义了一个人,“没了记忆,你就不是你了。”记忆也不是纯粹的感性,记得甚么、不记得甚么、不要忘记甚么,全都实实在在有迹可寻,甚至不是个人的,然而不是所有记忆都能宣之于口,“记忆也不一定是真实的,而是经过一些美化、筛选、想象的处理。”

buz3

未来的人怎样想象过去、重组美好?

buz4

剧名呼之欲出,“记忆”是全剧关键。

倘佯虚实间

杨振业的剧场作品,科幻、科技是重要的表达形式,好像《给下一轮(虚拟)盛世的备忘录》以VR剧场重塑卡尔维诺名著《看不见的城市》、《禁式极乐园》祭出《黑镜》式的暗黑科幻剧场、《小津风景》重构电影拍摄方式,由他负责概念、导演、多媒体设计的《所有记忆都是潮湿的》,则让演员穿上动态捕捉衣,通过软件,在现场实时生成图像,投影出来,“譬如那幕戏是重构写作,穿动态捕捉衣的演员便坐下来写东西,投影画面便亮出一个虚拟作家正在写作。”既有投影又有真人演出,该剧探讨虚拟与真实之间的关系,不言而喻。

buz5

重构电影拍摄方式的《小津风景》。

既然是致敬之作,该剧洋溢王家卫电影世界里六十年代的味道,旗袍西装、爵士蓝调,这些经常在王家卫电影世界出现的标志性元素,一起在舞台上探戈,“如果你熟悉王家卫作品,会知道我在弄甚么。”该剧跟不少王家卫作品一样,或未许完整,故事片碎,他更想呈现人物之间的关系。

1962年和2046年,都是杨振业触手未及的想象。哪个年代较美好?他笑说:“六十年代吧!”也对,《所有记忆都是潮湿的》不是都说了,未来世界失却了那个花样年华,只能重构?

以上内容归星岛新闻集团所有,未经许可不得擅自转载引用。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