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洪武十一年的时候,弱冠之年的解缙就考中了进士。太祖朱元璋对他的才华十分赏识,还经常对他说:“朕与你义则君臣,恩犹父子,你应该话无不言”。在朱元璋心里,解缙是一位不可多得的人才,但是也担心他年轻不知世事,所以也经常鞭策他。在朱元璋看来,解缙与自己不仅只是君臣而已,还是“父子”。不过这种所谓的“父子关系”,实际上只是皇帝拉拢下属的一种手段而已,断不可信。但是就是这样一个才气干云的能臣,到了明成祖时期,却被朱棣仍在雪地里冻成“冰棍”而死。
在朱棣即位之后,解缙作为建文朝的大臣也受到了重用。在朱棣挑选的七人组成的内阁里,解缙位居首位,可见朱棣对他的信任。而当时朱棣命他办的第一件事情,便是审阅建文年间遗留下来的一千多分奏疏,朱棣对此的要求是:凡是涉及到具体事务的奏疏要留下来,然后进行实施;但如果是涉及到燕王或者是其他藩王,给朱允炆出主意,对燕王和其他藩王不利的奏疏要全部销毁。当然了,朱棣此举,主要还是为了要笼络人心,学一下曹操!
朱棣虽然很看中解缙的才华,但是也经常告诉他不要持才傲物,要时刻保持谨慎之心。这话虽然听上去并不舒服,但却也是朱棣惜才的表现,不过解缙似乎没有听进去。
而解缙最后吃亏,也就是吃亏在太过聪明,太过率性了。
在朝廷之上,大臣之间政见不合引发争论是很正常的事情,有时候在皇帝面前参奏其他大臣也是常有事情。但是解缙在议论其他大臣的时候,就显得要严重一些了!比如有一次朱棣写下了一些大臣的名字要他分析个人的优缺点的时候,他就写道:
“蹇义天资厚重,但遇事没有主见;夏元吉个人品行很好,但不知道疏远小人;宋礼憨直,但为人苛刻,不体恤别人;李至刚依附权势,品行不端;方滨薄书之才,阻侩之心……”
要知道在朱棣所给的这些人中,有的已经是身居高位,有的则是朱棣准备要重用的,但是在解缙的笔下,这些人似乎都显得那样的轻飘,无能,一点儿情面都不给。所以这必然会引起很多人对他的不满,朱棣也会重新审视这个恃才傲物的人!
也许很多人都知道朱棣的太子是朱高炽,即后来的明仁宗,但是又有多少人知道,其实朱棣最不看好的就是这个太子爷朱高炽。在朱棣继位之初并不想立朱高炽为太子,只是在众大臣的劝说下,朱棣才立他为储的。不过这并不代表,朱棣就一直要让他当太子,将来好继承皇位。
相反,朱棣对朱高炽的意见很大,并多次想立汉王朱高煦为太子。特别是在朱棣北征之中,朱高煦更是紧跟在朱棣身旁,一言一行都在父亲的眼中,所以很多次朱棣的心都动摇过。其他心腹大臣对立储一事都或多或少有一些议论,但是并不强烈,最终的结果还是要交给皇帝裁定。但是解缙给出的两句话则起到了关键作用:一是说:“皇长子仁孝,天下归心”;第二句就三个字:“好圣孙”。太子之位因此而定。
但是这虽然在很大程度上巩固了朱高炽的太子之位,但是这也得罪了汉王朱高煦。特别是此事在传到宫廷外面之后,朱棣引来了很多外界的批评,这使得朱棣大为恼火。于是朱高煦便趁机以泄露宫中秘密的罪名诬告解缙,不久之后,解缙便被贬为了广西布政局参议。
这个时候,曾经被他点评过的礼部郎中李至刚则又趁机出来弹劾解缙,将他贬到了交趾督饷。永乐八年的时候,解缙进京奏事,这个时候正值朱棣要御驾亲征,所以就没有见到朱棣。最后解缙在见过朱高炽之后,便离京了。朱高煦得知此事后,便弹劾解缙说他无人臣之礼,朱棣十分气愤,便将他打入了诏狱。
解缙在诏狱中受了很多折磨,并且还牵连了不少的官员下狱。时间就这样过了五年,当时管理诏狱的锦衣卫指挥纪纲在将诏狱中罪犯的名单上呈朱棣预览时,朱棣指着解缙的名字问:“这人还在诏狱里吗?”
纪纲心领神会,在返回诏狱之后,便将解缙给灌醉,最后将他埋入雪中,冻成了“冰棍”,解缙就这样走完了他的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