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出水文物中了解当时的工艺水平和风格。
按比例复原沉船模型。
沉在海底中的文物。黎飞艳摄
自2007年5月“南澳Ⅰ号”被发现,到2010年4月重启考古工作,再到后续的打捞工作,云澳镇边防派出所官兵在变幻莫测的气候条件下,守护着这艘沉船近2000个日夜。虽然距离“南澳Ⅰ号”沉船被发现已经过去15年,但对于云澳镇边防派出所原所长,汕头市公安局禁毒支队三大队教导员、三级高级警长朱志雄来说,当时的场景依然历历在目。
2007年7月底,考古专家因天气、专业打捞船需修整等原因暂时离开了南澳,对于云澳边防派出所的考验才刚刚开始。朱志雄回想起当时的经历,仍然忍不住直呼“压力巨大”。
平静的海面,危险如影随形。非法打捞作业常常发生在夜间,一旦遇到台风天的夜间出警,朱志雄看着茫茫的大海,都忍不住感到心惊胆战。为加强监测,朱志雄与同事们购置了雷达监测系统,以便随时监控沉船周围可疑渔船的来往情况,并安排人员值守。一旦有可疑船只在沉船周围一海里领域停留超过10分钟,派出所就能立刻接到信息出警。“这么多个日夜,无论刮风下雨,都有人在那里驻守。”朱志雄说。
2010年4月9日,“南澳Ⅰ号”重启水下考古发掘作业的第一天。朱志雄心里则悬着一块石头:“两年多的时间,海底下会发生甚么情况,是不是会被破坏,我们都不得而知。”当天,“南澳Ⅰ号”水下考古团队领队崔勇打捞上岸后宣布:“沉船保护完好,万无一失,连标记线都没有被破坏!”话音一落,朱志雄终于松了一口气,喜悦的心情溢于言表,“我们这么多天日夜颠倒,加强巡逻、监控、宣传的努力终于没有白费。”
“南澳Ⅰ号”的水下打捞工作一共进行了3次,至2012年9月才完工。崔勇私下曾对他说:“朱所长,你们的付出、你们的辛苦,我最了解不过!”朱志雄至今仍记忆犹新。
据统计,五年多的时间里,边防部队共出动警力5000多人次,驱赶可疑船只超过2000艘,发放文物保护宣传单5000多份,缴获文物共计195件,有效遏制了文物的流失和破坏。这一个个数字正是朱志雄与其余云澳边防派出所警员们认真负责精神的有力证明。2009年,朱志雄被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授予“保护文化遗产安全十大卫士”荣誉称号;次年,国家文物局授予云澳镇派出所“文物保护特别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