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经济转型的经验启示

2022-08-08 14:03

图:新加坡的发展经验为中小型经济体,带来有益的借鉴。

新加坡作为以“小而美”著称的国家,可以说是一个发展奇迹与成功典型:一方面资源禀赋及人口、土地等要素较为稀缺,经济发展的先天性条件并不优渥;另一方面凭借地理区位、科技创新及营商环境建设实现了竞争力提升,占据全球经济贸易和金融的重要位置。

新加坡在全球化竞争中最大化利用并创造自身的发展优势,并最小化规避自身的短板,从一个东南亚小国发展成为具有全球影响力和竞争力的国家。新加坡的成功经验为后发国家特别是中小国家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三大关键支撑经济崛起

一是打造全球自由贸易港、巩固贸易竞争优势。新加坡初期的发展条件极为有限,但得益于独特的地理环境──身处亚洲经贸最为繁忙的马六甲海峡,凭借为海洋运输船只提供淡水、食品和能源补给等获得贸易优势,并通过高效的管理和开放的姿态,将港口业务与金融产业融合,成功打造了具有全球竞争力的新加坡港。

与此同时,新加坡还广泛参与了自由贸易协定,与全球主要经济体都有密切的贸易往来,签署了多项双边或多边自由贸易协定,并在跨太平洋战略经济伙伴关系协定(TPSEP)、全面与进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CPTPP)的推进过程中积极争取话语权,巩固了新加坡自由贸易港的地位。

二是建设国际金融中心以增强对外吸引力。新加坡从自由贸易港建设中敏锐察觉到金融的重要性,由此开始打造国际金融中心,形成了贸易与金融的深度融合模式。一方面,新加坡时区成为了全球24小时金融业务的衔接口,通过广泛推动外汇、税收及金融服务便利化等政策,吸引大量金融机构,大力发展贸易金融、跨境支付结算、离岸银行业务,逐步发展成为国际金融中心。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底,新加坡市场共聚集了约3.5万亿美元资金,年复合增速约达17%,其中78%的资金来自于海外。

另一方面,新加坡制定了银行、证券、外汇、期货等一系列法律法规,稳固了国际金融中心的基石,而本国金融监管采取开放的双重循环模式,既保持了严谨的金融治理和宏观审慎原则,也较为灵活地适应金融发展变化,包括在推动资本鲜明开放、建设离岸金融市场及发放数字银行牌照等方面营造相对宽容的环境。据全球金融中心指数,新加坡位列全球第四位,在金融基础设施、金融科技等排名位居前列。

三是以科技创新驱动经济长期稳定增长。新加坡依托贸易、金融、教育和制度环境等多方面竞争优势,系统化推进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在激烈的全球科技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事实上,新加坡早期就投入到了制造业发展,紧跟全球制造业发展趋势,从劳动密集型、资本密集型到知识技术密集型产业不断转型升级,并集中优势发展电子业、生物医药制造业、交通工程业、精密工程业,成为了全球重要的制造业国家。

不仅如此,新加坡还对前沿科技创新提出了长期发展规划,从1991年起连续实施科技创新五年规划,由政府最高领导人担任科技创新发展计划负责人,设立了专门的科技创新部门和研究机构,并建立科技创新园区,而且利用国际科技创新合作交流、人才引进等方式提升新加坡的科技创新水平。根据世界知识产权组织等机构发布的2021年全球创新指数(Global Innovation Index)报告,新加坡稳居第八位,在政治环境、监管环境及新设风险投资相关指标中均排名第一。

经济转型成功的三点启发

一是持续推动制度改革创新。新加坡的发展条件并非十分优渥,且存在明显的短板和后发劣势,一些发展条件相似的国家和地区却未如新加坡一样实现成功转型,主要在于未能坚持改革、保持制度创新优势。新加坡在五次经济转型中,始终将对内改革置于首位,保持了政局的长期稳定,并创建了廉洁、高效的政府体制文化,以严谨的法律制度和规则实现国家治理现代化,塑造了积极开放的对外形象。在贸易与金融中心创建中打造领先的营商环境,创造条件吸引外资机构,将新加坡打造成世界创业创新的沃土。据世界银行发布的《2020年营商环境报告》显示,新加坡位列最适合经商的国家第二位。

也因此,要实现经济稳定增长,必须坚持制度改革创新,推动市场经济走向法治化,创造公平的市场交易规则,通过制度改革红利释放长期的发展潜力。同时,依托于结构性的改革措施,有利于激发经济社会发展活力,促进全要素生产率提升,推动经济稳定可持续增长。

二是努力创造稳定的外部环境。大国竞争往往深刻影响世界格局,而新加坡作为东南亚的一个小国起初并不入流,建立国家的进程非常艰难,但是新加坡恰恰在三次全球化进程中抓住了机遇,紧随全球化大趋势。同时,新加坡以平衡外交维护自身的安全,在大国竞争中保持开放的立场,注重与周边国家保持友好往来,既没有“选边站”,也没有卷入地缘政治风险。

作为后发国家,稳定的内外环境至关重要。部分中小国家依赖于大国所谓的“安全保护”,盲目地“选边站”,最终却丧失了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陷入到地缘政治风险之中,致使国家经济发展受挫。因此,作为后发国家,应积极创造和平稳定的外部环境,维持积极友好的周边睦邻关系,坚持多边主义原则。

三是坚持实施稳健的财政和金融政策。新加坡从建国之初就保持了独立自主的经济和金融政策,这是因为如果采取欧美所倡导的经济金融自由化政策,或如拉美国家等依靠大量外债谋求发展,那么国家很难实现快速崛起,甚至经济发展会变得十分脆弱。新加坡在财政和金融政策上立足于国内经济改革和社会民生建设,没有实施西方的金融自由化政策和过度的量化宽松货币政策,而是致力于保持政策的稳健和灵活,并负责任地实施中期议程。

在经济发展高速成长期,新加坡仍坚持财政与货币政策为增长服务,力求保持汇率稳定性,不盲目发展金融,而是通过建设国际金融中心吸引更多低成本资金,推动新加坡贸易、制造业和科技创新的发展,并为新加坡本土企业“走出去”提供支持,防止“过度金融化”问题,并保持合理均衡的外债水平。

不断推动改革 抓住机遇

新加坡二战后为摆脱落后局面,相继展开了五次经济转型,不断推动改革,抓住三次全球化发展机遇,在大国竞争的激烈环境中谋求自身的发展道路。从经验路径来看,新加坡从“对内改革”和“对外开放”双轮驱动出发,不断巩固提升竞争力,不仅在内部以严苛的法律制度和廉洁的政府管理体制著称,积极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营商环境,而且对外以寻求大国平衡战略创造稳定的外部环境,创造有利的发展条件,既保持住自己的特色政治体制和社会文化,也深度融入到全球化进程。尽管当前全球政治经济格局发生变迁,地缘政治局势动荡,但新加坡仍立足于把眼光放在中长期,强调危机意识,包括近年来为应对气候变化及地缘政治竞争等,力求以加快改革来适应外部变化,应对未来潜在的危机。

新加坡的发展经验为中小国家,包括许多后发国家提供了有益的经验借鉴,即明确自身发展定位并实现经济发展仍是关键所在,而坚持改革是其中的核心驱动力。但也应看到,新加坡的转型发展也具有特殊性,包括强势的领导风格、特殊的政治体制、经济贸易结构,以及外交关系等,而地理位置与典型的华人社会结构等也是其他中小型国家所不具备的。因此,后发国家的发展仍应立足于国情,通过结构性改革驱动全要素生产率提升,努力适应外部形势变化,营造和平稳定的经济增长环境。

(本文仅代表个人观点)

原标题:金融观察/新加坡经济转型的经验启示

来源:香港大公报  作者:上海金融与发展实验室特聘研究员 邓 宇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