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通关“两头不到岸”,调整防疫隔离措施势在必行

2022-07-28 16:43

港区全国政协委员、香港中华总商会副会长张学修(资料图片)

疫情至今快三年,香港在疫情防控及通关问题上一直属于两头不到岸,不仅仍未能与内地免检疫通关,更是与世界各地隔绝。香港作为外向型经济体系,这些严谨的防疫措施导致外籍员工和居民外流,并在很大程度上损害了香港经济,流失不少人才及生意,在世界各国逐步放宽复常的背景下,香港几乎沦为孤岛,外界不少人开始担忧香港作为国际金融中心的地位与未来。因此,逐步调整放宽隔离措施、寻求合理创新的通关方案刻不容缓,只有尽快解决这些问题,才能恢复香港贸易、金融、旅游、航运等产业的发展,才能推动香港的民生、经济、文化的前行。

一方面,应在疫情进一步缓和下,适时放宽海外入境检疫安排,尽早恢复香港与国际市场的联系。当前,香港依旧采取严格的入境隔离措施,海外入境人士需在酒店隔离7天,给商务旅客带来不便。虽然香港疫情仍然严峻,但只看数字是没有意义的,应当看到目前死亡率和重症率都不高,反映疫情受控,放宽有关措施是可行的。政府可考虑将现有措施放宽至“4+3”,居家医学监测期间,允许检疫人士点对点来往办公室,同时配合疫苗通行证和即将推出的“红黄码”,期间不能进入食肆、酒吧等场所。在缩短检疫日期的同时,亦应增加隔离酒店名额,双管齐下,尽量为有需要的海外入境者提供最大的便利。之后每隔两周可按疫情发展及输入个案走势,判断能否进一步放宽,最后做到毋须检疫隔离,才能有足够的吸引力和竞争力。

不久后的11月将有两项重要的国际活动在香港举行,这是香港重新向国际“刷亮招牌”的机会。第一,是金管局召开的大型峰会,希望吸引全球银行界人士参加,亦是三年来全球金融界人士首次再度来香港参与这个大型全球会议,对香港作为国际金融中心非常重要;第二,国际著名的“七人榄球锦标赛”,亦会在11月同期举行,对拉动本地经济和文体发展有积极意义。因此,香港必须尽快考虑缩短海外入境人士的检疫期,这不仅可以吸引商业伙伴、国际游客来港,亦可便利商界出访和参与外国展览会,有利恢复商贸往来。并且,近期香港已有旅行团恢复出游,若检疫日数能够继续缩短,相信市民出外旅行的意愿和便利都会极大提高,如此一来,对“死气沉沉”近三年的旅游业复甦有一定帮助。

另一方面,特区政府应尽快与内地有关部门协商,改善各种瓶颈问题,便利需要过关的港人。其实社会已有共识,短期内想实现与内地免检疫通关并不现实,但特区政府仍应将其视为重要目标,全力推进通关进程,不求一步登天,但求积少成多。在健康驿站的名额上,特区政府有必要继续和内地方面协商,循序渐进地增加名额,例如每月在原有的名额数量上增加50%,逐月递增,这样到了年底春节时的回家高峰期,相信能够帮助更多港人实现回家团圆的心愿,而不必再为名额忧愁。早前为打击黄牛,深圳健康驿站隔离名额改为以抽签形式进行,然而并没有给市民带来太多的便利,抽中的概率约为10%,有港人连续登记了十多天,都没有抽中名额,求助无门。回内地变得可望不可及,只有从“名额限制”这个根本上入手,才能有效解决这个困境。

同时,亦要辅之以其他手段,多管齐下。例如,首先增加隔离酒店名额,有效分担检疫压力,增加房间的流动,从而多出隔离名额。其次,继续商讨缩短隔离检疫期,虽然目前已经由原本“14+7”缩短到“7+3”,但不得不承认,10天的检疫期仍然较长,科学依据已表示新冠变种病毒与之前有明显不同,继续付出高昂的成本来防疫并无必要,如果能商讨缩短至“4+3”,就能够更方便港人。最后,考虑局部放宽的可能性,商讨开设“商务通道”。许多港商在内地均有业务及生意往来,迫切地需要返回内地管理业务,漫长而繁琐的隔离措施已经严重阻碍商界的有关工作。香港不能无了期与内地断绝联系,尤其在经济方面,以当前的形势来看,“商务通道”是上策,在配合一切防疫要求的前提下,以“闭环”的形式让有需要的商务人士处理生意,应当尽快推出。

香港当前的防疫政策属于“两边为难”,特区政府应该用更为积极进取的眼光来看待防疫措施和通关工作。如果继续闭关自守,世界看不到香港特区政府清晰的抗疫目标和规划,香港国际竞争力无疑会被削弱,百业只能陪葬,对商业经济影响巨大。任重而道远,希望政府继续不留余力地有序推进联通内外的进程,才能彻底拯救衰落的各行各业,走出“孤岛”困局,巩固香港地位。

(作者为港区全国政协委员、香港中华总商会副会长)

原标题:来论|调整防疫隔离措施势在必行

 来源:香港文汇报  作者:张学修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