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家超首份施政报告须体现宪制精神做到为民谋福

2022-07-26 13:49

行政长官李家超将会在10月19日发表上任后首份施政报告,现在开始展开公众咨询,并预计举办约30场咨询会,从多元渠道吸纳意见,广泛听取社会各界对特区政府未来施政的期盼。拟定施政报告,关键在于,即政策和措施要踏实,以及施政要符合宪制精神,发挥行政主导作用,理顺行政立法关系,善用一国两制优势,把握落实爱国者治港后社会呈现的和谐团结氛围,精简繁复程序,打通发展的路径。期望新一届特区政府能引导香港社会积极主动融入国家发展大局,为市民谋得更多更好福祉,社会各界也应该积极建言,为特区政府未来施政提出建议。

李家超表示,会就选举承诺和社会关心的议题提出具体可行的施政措施,提升治理水平,增强发展动能,纾解民困,凝聚社会力量,充分发挥香港背靠祖国、联通世界的独特优势,共同建立多元、充满机遇和发展的和谐社会。从大的方面讲,未来五年,将是香港持续发展繁荣的关键,特区政府未来一年的施政又是这关键五年中的关键,因此这份施政报告自然成为各界的关注焦点。

解决市民面临的迫切问题

施政报告的“实”,应该体现在如下三个层面:

一是发展经济改善民生。全球发展机遇在中国,香港发展机遇在内地,推动粤港澳大湾区融合发展,融入国家发展大局,才是香港未来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施政报告要在融入国家发展大局方面谋篇布局,藉“北部都会区”发展,特别是口岸经济带发展,推动粤港澳大湾区融合发展。

二是为民谋利为民办好事。中央政府一再敦促特区政府发展经济的同时切实有效地解决民生问题,特别是市民强烈关注的土地房屋问题,让港人能够在融入国家发展大局中切实分享国家发展的红利。本届特区政府必须展现想干事、会干事、能干事、干好事的魄力和能力,如何使政策决策更接地气,更符合香港的长远发展利益,更加能够得到市民理解与支持,关键还在于政府施政是否能够真正为市民谋得实质性利益,以及是否能够解决市民面临的迫切问题。李家超在竞选时预期,将公屋轮候时间由约6年缩短1年,并力争能够在任期内缩短至4年甚至3年,这就是一个可控的、量化的、具体的施政目标。

三是落实以结果为目标,提升管治效能,从而得到市民的信任与支持,让市民看到香港的前景与未来。正如李家超所言,一天解决一个问题,一年365天就可以解决365个问题。特区政府未来施政,只有好的结果、好的成效,才能显示出管治效能的提升。

贯彻行政主导和法治精神

施政报告的“施”,应该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强化行政主导的管治体制。完善选举制度,落实“爱国者治港”,理顺了行政立法司法的宪制关系,如何在现有管治架构中依据基本法加强行政主导的管治模式,是特区政府必须面对的问题。行政主导必须发挥立法会的审议监督作用,必须有法可依,依法施政。行政部门是特区管治架构的主导者,但必须受制于基本法,必须配合立法会的有效监督,不脱离法治,才能形成有效合宪合法的行政主导。

二是全面落实“爱国者治港”。“爱国者治港”体现香港宪制精神,具有深远社会政治内涵。特区政府在管治中应该准确体现出“爱国者治港”的成效与特色。经历过完善选举制度后举行的三场选举,爱国者管治架构基本成形,由国家宪法、基本法宪制秩序确立的“爱国者治港”管治架构,也在宪制层面展现,并落实了中央对香港的全面管治权。特区政府作为中央治港方略的推动落实者与第一责任者,必须从施政理念、管治过程,再到施政效能等方面,全面展现出中央对港全面管治权的优势与成效,全面贯彻落实中央的治港政策,以切实有效的施政效能发挥“一国两制”的独特优势。

三是在“爱国者治港”的大环境中进一步突显香港的法治精神,依法施政,确保“一国两制”行稳致远。法治精神是香港持续发展的基石,提升施政效能,必须在尊重国家宪法、维护基本法的前提下进行。特区政府应在短期内找出所有可能涉及发展进度的各种繁复程序,并实时向立法会提出修例议案,通过立法会修例清除发展障碍,在突显特区法治精神的同时,打通发展的通道。

10月发表的施政报告,相信是一份以发展经济改善民生为主轴的施政纲领,期望新一届特区政府能引导香港社会积极主动融入国家发展大局,为市民谋得更多更好福祉,社会各界也应该积极建言,为特区政府未来施政提出建议。

原标题:施政报告须体现宪制精神做到为民谋福

来源:香港文汇报   作者:严刚 立法会议员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