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劳动力不足、人力资源错配问题,过去几年愈趋明显,尤其数月前政府为解决安老院舍人手荒,不惜以数万元请人并放宽输入院舍外劳,令不少市民惊觉香港“有人无工做、有工无人做”原来如斯严重。事实上出现有关情况,除却因新冠疫情直接冲击劳动市场外,同时也与香港人才培训出现结构性错配有关。工联会希望新一届政府能尽快规划全面的人力资源策略,并在僱员培训及技能增值措施上更为“精准”,全面提升本地劳工的质素、竞争力和待遇,为香港投入国家《十四五规划纲要》,迎来“由治及兴”的新时代做好准备。
支援高学历人士就业转型
在经历两年多疫情下,香港部分行业如旅游、零售、物流等一再备受冲击,不少行业失业问题严重。政府因此在僱员再培训局推行“特别.爱增值”计划,为因疫情而丢失饭碗的打工仔女提供附带津助的培训课程,至今共录得逾十四万人次完成,由此可见带津助的职业培训确能吸引市民报读。然而,现时再培训课程的一大难题,就是申请资格只限于学历为副学位或以下的人士,但对于希望“转型、转业”的学位学历人士却无法施援,同时亦令人手缺乏的行业错失吸纳高学历人才的机会。所以工联会认为政府有需要将再培训课程全面优化,当中包括将报读资格放宽至副学位以上,令更多专上学历打工仔女能在重新装备后于新行业打拼。
此外,为应对香港未来的发展需要,再培训课程的内容亦应作出更新,发挥为香港“储才”的作用。事实上在《十四五规划纲要》中,香港未来除却金融外,更将大力发展为创新科技、国际航空以至知识产权贸易等不同领域的中心,而人口老化也令香港在医疗保健、住宿护理等行业上求才殷切。故工联会建议政府集中资源支援该些行业的培训工作,包括度身制订不同的人才和职学培训计划,吸引年轻人在具备前景及收入下加入,满足行业人力需求。为整体提升本地劳动力的竞争水平,再培训课程的津助也应提升至每日三百八十四元,以增加吸引力。
加快两地资历互认添优势
粤港澳大湾区是国家未来的重大发展战略,是以香港未来的人才需求也将与大湾区息息相关。工联会促请政府尽快研究大湾区的人才发展需求,并就此制订具前瞻性的人才培训和规划。
为增加港人在大湾区的竞争优势,再培训局等机构也应提供支援,包括开办“在港理论授课,湾区体验实习”的两地资历互认课程,以及加快两地专业资历互认进度,为港人走进大湾区发展创造契机。
香港当下处于“由乱到治”迈向“由治及兴”的关键时刻,而人才供应和培训策略正正是增强社会发展动能不可划缺的重要一环:为产业培育人才、为劳工提升职业技能、制订措施扭转就业错配,不但惠及本地广大劳工,为他们创造美好生活,同时也能释放社会蕴藏的创造力及发展活力,为香港未来的新局面、新飞跃作出贡献。
陈邓源
工联会副会长、职训就业委主任
以上内容归星岛新闻集团所有,未经许可不得擅自转载引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