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应香港疫情变化,科学调整对策

2022-06-29 07:49

香港商报评论员 李哲

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组织修订形成了《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控方案(第九版)》,涉及隔离期限和方式、风险区域划定及管控方案等多项调整,其中入境人员调整为7天集中隔离医学观察+3天居家健康监测(简称7+3)),即总共需时10天,较此前14+7共21天大幅缩短。

须留意,今次调整并非一种宽松措施,更不是转至西方的“与病毒共存”模式,而是因应疫情变化科学地进行动态调整。 正如当局所解释,这是根据Omicron病毒株的流行特点进行优化,不会增加传播风险,是精准防控的体现。 因为4月至5月的研究发现,Omicron病毒株的平均潜伏期缩短了,多为2至4天,绝大部分阳性个案于7天内检出,这跟早前的Delta或Alpha等病毒株截然不同。 换言之,对入境人士及密切接触者采取“7+3”隔离方式,乃科学的、因时制宜的,最重要是有效的防控办法,对付Omicron不宜墨守成规沿用过去手法。

方案还统一使用风险区概念:高风险区实行“足不出户、上门服务”,连续7天无新增感染就降为实行“足不出区、错峰取物”的中风险区,再连续3天无新增感染就降为实行“个人防护、避免聚集”的低风险区; 另外,风险职业人群要每天进行核酸检测,高接触性人员则须每周检测两次。 从这些规定可见,内地依然严格防控疫情,设法把病毒传播机会降至最低。 新方案便强调,要全面落实外防输入、内防反弹总策略和动态清零总方针,最大限度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

内地调整抗疫方案,对港无疑具有参考作用。 事实上,候任特首李家超和候任医务卫生局局长卢宠茂均曾透露,新政府正构思缩减入境人士的检疫日数,有消息指可能考虑把现行的“7+7”改为“5+2”,也考虑加密检疫期间的核酸检测次数,以及实施闭环式“点对点”旅程等等。 其中,有几点值得关注:有鉴过去有居家检疫者违规四围走的经验,必须规定居家检疫全程戴上电子手环,以免重蹈覆辙; 除了加密抵港人士的核酸检测,亦要加密本港高风险和高接触人士的检测,甚至继学校、酒吧后在更多层面扩大快测使用; 港方亦须与内地紧密联系,包括如何在抗疫政策上做好对接,好为两地恢复正常通关作好准备。

抗疫与复常的平衡不易拿捏,太过宽松或造成大量死亡,收得太紧亦会对经济民生构成影响。 在确保安全的大前提下,对于内地缩短入境检疫时期,都方便了香港市民及海外人士进入内地。 众所周知,香港与内地一直关系密切,由经商到创业,由读书到养老,疫情前每日跨境人次数十万计,再加上香港作为国家对外重要窗口,大量跨国机构和外派人员都因此选择落户香港...... 许许多多的理由,都要求香港早日与内地恢复正常通关; 若然两地间长期行人止步,香港的枢纽城市作用必然一时有所影响。 内地今次调整抗疫具体措施,不单在实际层面有利香港重新加强与内地的人员往来联系,也提醒香港应可采取科学、有效的措施,在安全与复常之间争取更佳平衡。

来源: 香港商报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