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4月07 星期一 11:24:30

东江河床裸露 唤醒“沉睡的文物”

发布时间:2022-06-17 08:49

东新桥古码头一带商贸繁盛,频繁的贸易活动、江边居民的生活日常,为附近的河床留下了不胜枚举的文化遗存。这些文化宝藏随着时间流逝不断积累,穿越了朝代更迭的战乱,躲过了世事变更的纷扰,静静“沉睡”在东江水底,见证历史的沉淀。

进入上世纪末,受气候变化等多方因素影响,东江河道水位下降,河床大面积裸露,这一座“水下博物馆”最终浮出水面。据介绍,东新桥古码头附近出水文物以数吨计。

如今大多数居住在东新桥附近的老居民,都对多年前的“文物出水热”记忆深刻。

老惠州人徐先生向记者讲述了他年少时的见闻:“当时身边很多人都去河床捡钱币,一个古钱币可以卖10元、5元,我也去了几次,现在家里还收藏着几个钱币。”

在距离东新桥古码头数百米处,有一条名为上塘街的街道,分布着近十家古玩收藏店铺。据了解,大多数店主仍收藏着少量东江出水的钱币、陶瓷、徽章等。

据其中一名店主回忆,“最初是几个流浪汉在江边游荡,捡到了一些古代铜钱,发现可以卖钱,后来越来越多人发现河床沉淀着大量古代瓷器、钱币等,一时间东新桥古码头附近的河床成为了‘寻宝地’。”该古玩店店主表示。

“东新桥古码头下沉积了众多古钱,考其原因,是与惠州买水风俗习惯有关。”据惠州文史学者何志成介绍,惠州自古存在一种风俗,即亲人逝世后,其孝子贤孙必须捧着瓦盂到江边“买水”,用“买”来的水将亲人的脸洗干净后才能入棺。但买水是要给钱的,故死者亲属就抛数枚铜钱入江,年长月久,码头边的河床沉积的古钱越来越多。

2004年,为不让文物进一步流失,惠州市博物馆向社会征集了流散于社会的东江出水文物上万件,涵盖钱币、陶器、瓷器、秤砣、砝码、铜锁、烟斗、徽章、厂家字号铭牌、兵器等多个类别。据惠州市博物馆副馆长侯娟介绍,这些出水文物对于研究惠州的历史及其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及生活风俗,提供了宝贵的实物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