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需提升教师专业操守,重塑教师专业形象

2022-06-06 10:40

原标题:教育思考/提升教师专业操守 重塑教师专业形象

教育局近日向立法会教育事务委员会提交的文件显示,局方在2019至2021年间接获逾500宗有关教师涉嫌违反专业操守的个案中,有344宗与2019年社会动乱相关的个案。这反映出自反国教事件后,本港各中小幼学校不断受到政治问题侵扰,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如何能将个人政治观点、意识形态、对社会议题的个人看法与专业操守等方面作出平衡,从而达到特区政府所制定的教育目标,是一个需要特区政府持续关注的问题。

政府应起到主导作用

整合本港各媒体就失德教师议题的报道,失德教师主要涉及学与教、师生关系、个人诚信、强行植入不恰当的政治与意识形态等问题,其中涉及到学与教和政治与意识形态问题,则主要集中在教师传播个人观点与意见是否属于教师专业判断范畴。这个问题的本质与症结是爱国教育迟迟得不到落实,需引起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

首先,在过去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香港的教育系统关于“爱国”的本质一直无法进行定性。世界上没有一个国家和地区会告诉公务员“爱国”属于政治议题,需要公务员系统与教育界对“爱国”保持中立和平衡。但恰恰在香港“爱国”不仅不能高调,更要偷偷摸摸进行。政府曾有一段时间将“爱国”纳入所高举的政治中立范畴内,学校则将“爱国”视为教师在教学时特别需要留意和平衡的观点。尤其是当有家长对学校推动爱国教育稍有不满意时,校长则马上带领教职员进行“自我反思”,讨论是否“爱国”爱得过于高调?这种荒唐的论调直至今天仍有人乐此不疲,更视为专业的体现。这样不仅助长了反中乱港分子的气焰,更是严重打击、打压爱国爱港教师的生存空间。

其次,在教师师德与教师失德议题上,政府到底扮演什么角色?在过去一段时间内,政府就师德议题所扮演的角色总给人感觉是一个旁观者,而非是一个教育生态发展、管理的主导者。虽然就师德本身而言,确实反映在教师个人的修养与行为上,但是《教育条例》所赋予政府的职责也不应就此高高挂起,或将责任推给“校本管理”政策下的学校个体。在香港的政治生态下,过往面对一些政治议题时连政府都有所忌讳,那怎么能指望学校可以承受来自社会的压力而独立进行调查与惩处呢?且不说政治议题,就连近期有教师在课堂上公然播放不当影片这类事件,学校都以影响校誉为由而选择息事宁人,那么像政治与意识形态这类复杂的议题又怎么能让学校自己解决?

应有清晰的专业操守标准

再次,教师师德的底线到底是一个动态的标准还是一个基本价值观的体现?如果从学术讨论或哲学思考的角度将教师师德视为单纯的个人道德伦理问题,那么将本地文化纳入其考量范畴则无可厚非。但从行业或专业标准的角度来看,教师操守准则不应是一种模糊的、模棱两可的描述,而应是直接、明确、高于个人观点与意识形态的规范,不可有任何的讨论空间。过去有教师在课堂上讨论社会议题时,只要稍微将不同的观点提一提,便视为做到了观点平衡,政府本着对教师专业的信任很少加以干涉,但这种赋权本应建立在一套清晰的专业操守标准之上,而非只是强调赋予专业判断的高帽子。所以教师师德绝不是一个可以任意划线、讨论、泛泛而谈的行业联谊俱乐部章程,而应是一种基本价值观的集中体现,也要有清晰的标准。

总括而言,教师师德的建立与对教师失德的处理,所保障的不仅仅是教育界是否能落实特区政府的整体教育目标,更是在保护学生的福祉。“师者,人之模范也。”教师一言一行都会对学生带来极大的影响,“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应成为香港广大教育工作者与特区政府教师师德建设上永远追求的目标。

香港未来教育协会总干事

来源:香港大公报   作者:李晓迎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