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结束长达两个多月的“封城”后,终于全面恢复恢复正常生产生活秩序。当局为挽回封城期间的经济损失,接连出台措施下重手发展经济。但仍有外商忧心会否因疫情反弹而再度“封城”,对此,当局也采取系列防控措施避免疫情再度大爆发,力求在防疫与稳经济中达成平衡。
拥有二千五百万人口的上海,自三月二十八日起进入封控状态,大部分人停工被困家中,工厂亦停止生产……期间发生物流不顺、求医受阻等乱象,经济受重大打击。上海第一季的经济增长率,只有百分之三点一。上海市长龚正在解封前夕的记者会说,“要以‘超常规’力度和措施,推动经济重振,尽最大的努力把疫情耽误的时间、造成的损失抢回来。”上海市政府推出五十条重振经济措施,涵盖协助企业纾困、复工复产复市、稳外资外贸和促消费、强化保障四方面,务求加快经济重回正轨,挽救疲惫不堪的产业经济。
解读五十条重振经济措施,可见措施着力对企业尤其中小微企纾困,除了暂缓缴交五险一金和税款,并提供水、电、天然气费一成财政补贴外,还扩大租金减免范围,鼓励私营房产商或业主给小微企和个体户六个月租金减免,让其愿意继续营运下去;同时为了保就业,鼓励企业不裁员,企业凡不裁员,给予每名员工六百元人民币一次性稳岗补贴,每家企业补贴上限三百万元;其他还包括发放消费券刺激消费、新增四万个非商用车牌,并对置换电动车人士提供一万元财政补贴,藉此扩大汽车消费的需求,从而带动长三角的汽车产业复苏等等。
上海虽然“解封”,但外商仍然满怀焦虑,中国英国商会主席李安对路透社说,上海以巨大的经济成本控制疫情,但是不能确保这些不会再次发生。针对于外资的担忧,当局强调会派专人帮助重点外资企业解决复工复产,亦会加强与外商高管沟通,介绍控疫策略,并听取外企意见和建议,帮助外企解决实际问题。
上海市政府以“打硬仗”的态度尽力从速把疫情耽误的时间,造成的损失抢回来。但不可否认的是,是次疫情极大的影响了民众、企业和外资的信心。这一点,从解封后大量离开上海的人潮上可见。新冠疫情两年多,病毒不断升级更新,疫情反反复复,何日终结仍是未知数。如何能避免再次陷入“封城”境地,令经济再受重创,关键就在于防疫和经济发展之间取得平衡。为此,解封后,上海进入核酸常态化状态,如所有居民都需要在他们的智慧手机上显示健康码绿码,才能离开家中或建筑物,或进出多数地方、所有在城市内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和进入银行、商场等场所的居民,都必须持有最近七十二小时内有效的核酸检测阴性证明等等。以求避免如三月一般,疫情外溢,社会面难以控制,不得不全市停摆的局面。
当局要在防疫和经济发展两者中求得平衡,需要在疫情反弹时作出适时有效处理,而不是轻易采取严格的管控措施。如此,才能给市场信心、予民众信心,城市的疫后经济恢复方能得到保障。
以上内容归星岛新闻集团所有,未经许可不得擅自转载引用。